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 |
30万1平米学区房暴露了什么?
近期北京新房、二手房成交量都创新低,但是学区房却是持续看涨,西城区和东城区的重点小学的学区房价格已经涨到每平方米8万元,而位于西城区的实验二小附近30万一平方米的学区房在两天内脱销。更有意味的故事是,某科学院副研究员的孩子明年要上小学了,孩子说,他的幼儿班同学要上某某小学,为什么自己不能上?他爸爸说,穷,买不起那的房子。孩子问,“你为什么穷?你不是天天上班吗?你懒吗?”(中国广播网《学区房30万1平 “爸爸是因为你懒所以买不起吗?”》)
副研究员,高级知识分子,但是在7到10万每平米的学区房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对30万每平米的学区房更是干瞪眼。懵懂天真的孩子不解爸爸为什么天天上班买不起学区房,让爸爸有口难辩哭笑不得,其中蕴藏着深层次的原因,是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社会现象。验证了前些年流行的说法,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五香蛋的。时至今日,脑体倒挂现象还是依然存在。目前的中国正在进行深化综合改革,要改革收入不公的现象,对收入进行重新分配,至于改革的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学区房昂贵,工薪阶层不敢问津,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深化改革对教育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要达到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目标。但是,绝对的均衡绝对的公平是办不到的,均衡和公平只是相对而言的。所以,我想学区房的价格降下来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不惜百万购买学区房这是舍得教育投资的表现,说明了人们重视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反映了人们对于教育的焦虑恐慌心理,多少带有攀比的心态。教育资源的差异会导致教育质量的差异,但是人们过分的夸大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不难发现家长对于教育的盲目性。
30万1平米浆学区房达到了天价极致,这种学区房让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暴露了社会问题,同时也暴露了人们畸形的教育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