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课程”易改,“全科老师”难寻

(2014-03-31 19:28:11)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

“全课程”易改,“全科老师”难寻

常州有好几所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孩子书包里就一本教科书,课程表也不是语文、数学、英语,而是“庆典课”、“戏剧”、“语言与阅读”、“数学与科技”、“班级读书会”…… 非常新潮的教学方式,是常州市天宁区5所小学整体实行的“全课程”改革,半年多来师生反响良好。很快,又会有一所小学加入。(扬子晚报《常州5所小学试点“全课程”改革 两名老师“包”下一个班所有课》

“庆典课”、“戏剧”、“语言与阅读”、“数学与科技”、“班级读书会”…… 确实是新潮的教学方式,融传统的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等课程于一体,叫人耳目一新,教育改革的幅度不小,报道称,试验半年多来师生反响良好,看来效果还很不错。

全课程改革的创意不错,各门功课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担心的是全科老师难寻,一味老师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样样精通,精通语文的未必精通数学,精通舞蹈的未必精通音乐,而且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什么都去钻研,势必分散精力,可能样样都不精。也许低年级的全科老师要求相对低一些,到了高年级全科老师的要求就要高一些。几乎不大可能。

一个班级两位老师同教一本书,往往难以做到良好衔接,责任不明,容易相互推诿,影响教学效果。事实上,教学的协调非常重要,“全课程”教改,谁来协调也将成为一个问题。

学校让多位老师开设同一课程,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一年级的孩子毕竟不是大学生,他们做出抉择时很难的,弄得不好适得其反。

“全课程”改革在一年级进行,下一步到几年级还说不定,我估计走不远,现实摆在眼前。教育需要改革,我们需要改革教学形式,形势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切实可行,做到积极稳妥。教育改革不是改得越多越好,不能中看不中用。

据自己的教育经验推理,一家之言,一孔之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