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 |
两种模式的高考路绝非平坦道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2日在2014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未来高考将实行两类人才、两种模式,即学术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中国新闻网 《教育部副部长:利用市场力量办学 学校可股份制》)
一边是企业用工荒,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在于当前新增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其中最突出的矛盾,从短期来看,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从中长期来看,就是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与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匮乏的矛盾。未来高考将实行两类人才、两种模式有利于解决这些矛盾,但是要实现这种改革,绝非易事,将是困难重重。
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就是高考实现分流制度,技能型人才进的是技能型高校,实际就是现在的职业技术高校,而学术型人才进的普通综合性的大学。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较低,难招学生,难留学生,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学生难找工作,中职职高高职的名声不好,职业教育的道路已经很窄了。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失去了信任。
将600所本科高校转型为技能型高校,加强了技能型高校的办学力量。担心的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多年的办学惯性,同一样的老师,同一样教学设备,同一样的教学环境,虽然换了马甲,未必能换得了办学目标、办学模式、教学方式不变,也许穿新鞋、走老路,很可能出现技能型高校“四不像”。这样培养的学生未必就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国人非常重视教育的,舍得孩子的教育投资,这事一件好事。但是,某种程度上,国人对于教育不可避免的有焦虑攀比心理,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愿输在教育的终点上,作为学生和家长无论如何都想拼到最后,“不到黄河心不死。”与学术型人才相比,技能型人才多数为高素质劳动者,多数为蓝领阶层,低人一等,人们的思想中对技能型人才多少有偏见,做技能型人才多少有点不甘心,只是无奈才屈从。
“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这是一件好事,尽早的明确人生的目标,集中向自己的目标挺进。高中生面临着分流选择,何去何从?也许相当一部分学生拿不定主意,也许还有一些具有可塑性,所以决断也不容易,学校也不大好按照某种标准硬性的划分。让学生自愿选择,有可能出现一边倒的情况,技能型大学吃不饱,学术型大学吃不了。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样两种人才两种高考模式,高中也应作出调整,甚至初中就应做好准备,高考的改革总动员,中小学不能按兵不动,也得作出反应。
困难归困难,不能阻挡教育改革的进程。提高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那是硬道理。改革要做到积极稳妥,教育部门要首当其冲,政府不能缺位,政府要指导教育管理改革,指导客观公正教育评价,促进两种毕业生的就业,扩大毕业生的发展空间,同时要保证就业的公平公正公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