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 |
不如“差生”,“学霸”也不必伤感
大年初二,今年即将从国内一所名校毕业的硕士生杨佳在杭州参加了高中同学会,让她十分吃惊的是,曾经班上的“差生”部分如今已小有成就,而不少成绩优异的“学霸”、“尖子生”包括自己在内却还在迷茫中。“好几个‘差生’都自己开公司做了老板,而我却还是一个连工作都没着落的实习生。”杨佳说,这场同学会着实让她这个“待业青年”受到了刺激。(新华网《“学霸”陷迷茫:自己一事无成不如当年的“差同学”》)
“学霸”曾经辉煌一时,作为学习尖子,宠儿,世之骄子,如今,部分“差生”已经小有成就,而所谓的“学霸”则一事无成,“学霸”只好甘拜下风,自愧莫如,难免心理失衡。
此一时彼一时,事物总是发展和变化的,“学霸”和“差生”都不是绝对的,这不是终极的评价。何况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未必是科学合理的,现行的教育评价评价的只是学生的知识,很难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再一个,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对于考试得心应手对答如流,而到了实际中往往束手无策,这就是所谓的跟分低能。
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差生”走出校门有若干年,在社会上,经过了若干年的摸爬滚打,才有了今天的小有成就,刚刚走出校门的“学霸”不可能马上就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可能快速的进入角色,独当一面。相信所学到的知识将来一定会派上用场的,“留着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知识再加上实践锻炼,必将如虎添翼,快步前进。假定小有成就的“差生”有更多的知识做后盾做铺垫,也许他的事业会发展得更快。
在社会中,“学霸“不如“差生”,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现实中并不少见。“学霸”不必为此伤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天生我材必有用”,学校教育不能专注于“学霸”,也得关注“差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学生的一切,这句教育名言是教育的最好总结。差和好只是相对的,那只是过去。“三人行,必有我师。”“学霸”绝对可以从所谓“差生”的身上提炼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那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学霸”不能唉声叹气,沉浸在过去的成功之中,夜郎自大,要振作起来,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坚持不懈,事业终归会垂青于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