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请余赋诗》唐诗赏析(147)
(2016-08-11 18:19:57)
标签:
文化唐诗赏析诗歌杂谈 |
分类: 文史 |
杜诗《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骞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诗二首》唐诗赏析(147)
作品原文
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
在野只教心力破, 千人何事网罗求。
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鞲。
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
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正翮抟风超紫塞, 立冬几夜宿阳台。
虞罗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
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
作品赏析
《杜诗解》:据王监口中,说是有鹰,据先生诗中,必是无鹰。令人好异之念,不觉冰释。虞人处处张设罗网,故曰“虞罗”。然虽多方施巧,而意中知鹰卒不可得,则是虞罗虚设矣。“春雁同归”者,鹰超紫塞而来,中国广阔,东西南北,何处不去?不好捉摸。到得春雁归时,鹰少不得要归。归则与雁一路。鹰是黑色,就令杂在雁中,与雁自别,必然看见。必“见猜”者,非鹰雁自猜,乃人去猜度鹰也。言彼虞罗既不可得,难道见也不使人一见?除非在鹰归时,可以猜其有无。然鹰若有则可猜,无则猜亦无如之何矣。“万里寒空”者,因尚未春,故云“寒空”。此正鹰驰突之际,万里之远,不消一日,等闲过去。“金眸玉爪”,正衬“黑”字。先生未尝看见,竟说他眼是黄底,爪是白底,如此活现,正从下“不凡材”三字想得。盖鹰之敏捷在眼,猛利在爪,与起“正翮”“翮”字正相映。既云“不凡材”,则此鹰断不为人得,若为人得,便是凡材。今见也不使人见,真正鹰之出类拔萃者。王既于近山多方捕取,断不可得。若为王得,则亦犹夫鹰耳,又何必慕此鹰哉?王真不必令人取也。王监欲取是鹰,为害地方不少。先生教他不要捕取,不如直言鹰之不为人得为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