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土山植慈竹》(即《假山》)唐诗赏析(14)
(2016-06-20 08:38:43)
标签:
唐诗杜诗文化 |
分类: 文史 |
杜诗《土山植慈竹》(即《假山》)唐诗赏析
杜甫《假山》一诗,旧题字数长为68字。因而在流传过程中,后人对68字旧题各执己见。宋代学者黄鹤指出当题为《假山》,旧题为序,此后钦定四库全书和许多学者也沿用《假山》二字为题,便于诗歌的流传。
唐代文人喜爱在庭园、天井等极有限的空间内叠山石盆景,并配植花草竹木,向往大自然气息。大诗人杜甫对此有精彩的描述,创作《假山》并序:
“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於我太夫人堂下垒土为山,一匮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诸焚香瓷瓯,瓯甚安矣。旁植慈竹,盖茲数峰,嵚岑婵娟,宛有尘外致。乃不知兴之所至,而作是诗。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慈竹春阴复,香炉暁势分。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氤氳。”
诗歌原文
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
慈竹春阴复,香炉暁势分。
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氤氳。
闻一多曾说过:“我们的生活如今真是太放纵了,太夸妄了,太杳小了,太龌龊了。因此我们不能忘记杜甫。”
唐玄宗天宝元年,杜甫(712-770)是年31岁创作了《假山》一诗,是为长辈“献寿”,用的是以“假山”的贺礼。三峰意出群,幽雅素麗,宛如有世外情致,且“佳氣日氤氳”。想像力丰富且观察入微,是別出新裁,有心之人创作。
垒土为山,一匮盈尺,代彼朽木,旁植慈竹。土山植慈竹,土山虽简,但“盖茲数峰,嵚岑婵娟,宛有尘外致。”,景致虽小,因近在眼前,精致胜过真景。而这正是杜甫创作《假山》盆景“惟南将献寿”的兴之所至。
金学智认为:“杜甫诗中不盈尺的盆景,却有数峰插云之势,平野千里之遥。在盆景史上,杜诗较早的揭示了这种微观艺术的两大美学特征——小中间大、假中见真。”
杜诗有数首题目很长,经常有人认为是题目诗序,而非单单题目而已。比如,所谓《假山》诗,在《杜诗详注》中是仇兆鳌根据黄鹤注改的题目,仇兆鳌说得明白:“[鹤注]此当题曰假山,旧题乃诗之序。”这首诗在浦起龙《读杜心解》题为《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累土为山,一匮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诸焚香瓷瓯,瓯甚安矣。旁植慈竹,盖兹数峰,嵚岑婵娟,宛有尘外格致,乃不知兴之所至,而作是诗》。并且,浦起龙在题下注:“照旧本作长题,仇刻属改本。”对此诗题目的流变,当代有人还专门作过考证。
值得注意的是:杜甫《假山》“壘土為山,一匱盈尺,代彼朽木,旁植慈竹”的盆景山石思想与实践;70年之后,在白居易46岁写的《庐山草堂记》中“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的盆景山石思想有了新的提高与发展。
前一篇:杜诗《龙门》唐诗赏析(1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