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zhyeping
zhyepi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76
  • 关注人气:1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醉翁亭记》阅读理解

(2011-01-06 18:26:16)
标签:

宋体

《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

《岳阳楼记》

其乐

教育

分类: 练习反馈

《醉翁亭记》阅读理解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号_____,又号____。他是“___”之一。

第一段

1.解释红色词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名)之者谁: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6.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7.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8.“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9.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10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11.概括本段的大意。

(一) 1-2 答案略 3.环滁皆山也。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醉翁之意不在酒 8.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向 9.醉翁 10醉翁之意不在酒。11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

 

第二段

1.解释句中画线

①山间之四时

②佳木而繁阴

2.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云归而岩穴暝 :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7.“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8此段先写     之景,再写    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 1-2答案略 3.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 4.野芳发而幽香 5.风霜高洁 6.水落石出。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7.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8朝暮、四时


第三段

练习一: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苍颜白发:

伛偻提携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

4.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5.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

6.“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8.对第②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9.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1-2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判断句式,“者…也”是这一句式的标志之一。3.(1)滁州人、宾客、太守(2)乐 4.众宾欢也 5.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6.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7.写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8A9B

练习二::

1、各用原句中一个短语,分别概括四句话的意思。

                                                

2、“太守醉也”句中“醉”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醉”?

答:

3、游山的滁人有:                                     ;写出游人踊跃而热闹场面的词语是                               

4、太守宴上吃的有                           ,饮的有             

5、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是:(     

A.负者,行者,前者,后者,伛偻提携。B.往来而不绝者、起坐而喧哗者。

C.滁人、众宾客、太守。     D.太守。

6、解释词义:

A.山肴野蔌:                     B.觥筹交错:

【答案】1、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2、“醉”的含义就是“乐”,因为太守施政有方,滁州人安居乐业,实现太守与民同乐的理想,所以“醉”也就是非常“乐”。3、负者,行人,伛偻提携,前者呼,后者应,往来而不绝。4、山肴野蔌,肥鱼,泉香酒洌5C6A.野味、野菜B.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第四段

练习一: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鸣声上下                     ②游人而禽鸟乐也:

2.“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4.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5.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6.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1.略 2.滁州人、宾客 3.《醉翁亭记》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5.醉能同其乐 6.衬托太守之乐

 

练习二:

1、承接上文的词语是              ,表示               ,接着写出了                  的情景,又写了飞鸟尽得山林之乐。

2、文章反衬太守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意思是_____________

4、作者含蓄地答出“____________。”曲折地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5.“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6、对句意理解有误的是:(    

A.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句意: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的。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句意: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一边走着一边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答,老老小小,来往不断绝,这是滁州的人在出游。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也。

句意: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句意:醉了能享受饮酒的乐趣,醒了能用文章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啊。

7、本文写景有下边几种方式,指出各自的起句、结句。

①自远而近,从                    。答

    ②从早到晚,从                    。答:

③从春至冬,从                     。答:

④从外到内,从                    。答:

⑤山间夕照全景,从                    。答:

【答案】1、已而,不久的时间,宴会散人们随太守归去。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太守之乐与众不同,不是众人所能理解的。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5.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6D7、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山间之朝暮也”③“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④“至于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⑤“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

练习一:

(一)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

(二)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

 阴翳:              谓:             尝:           然则: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3、《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你知道其他几位是谁吗?请写出两位及其作品名称。                                  

4、“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二者”指          。“为”的意思是          ,文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回答)

5、联系所学课文,写出下联。

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                              

6、《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答案】1、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为,是   曾经  既然这样……那么 

2、①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享受他自己的乐趣。②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苏轼《水调歌头》、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韩愈《马说》等。

4、迁客骚人  心理活动   “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矣。”“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5、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先等。

6、同的方面:《岳阳楼记》提出“后天下之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异的方面:《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练习二:

阅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选段,按要求答题。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若夫霪雨露靠,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者歌于途 ) B.杂然而前 )

C还乡  )  D长烟 )

2.翻译下列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4.从上面的两篇文章看,优美的自然景物都触发了文人们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两文,说说两人与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区别?

5.读了两文,作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的身上都闪烁着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结合你的所学,请你概括几点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案】1A(背着) B.陈 (摆放) C  (国都) D  ()2(1) 没有这种人,我同讹一道呢? (2) 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晖: 2 秀:(3)胜:  4)芳:

.翻译下列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野芳发而幽香

3)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请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摘出反应观景时感触的两个句子,并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有哪些不同?

 1.2分)(1 晖:日光   2 秀:滋长 3)好的,美的 4)香花
2
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3)水位下落,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或前人之述备矣)(1分)而乐亦无穷也(1分)不同点:﹝甲﹞写水景,﹝乙﹞写山景 ﹝甲﹞写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四季之景﹝甲﹞写景突出阔大壮观,﹝乙﹞写景注重秀美多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