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阅读理解
(2011-01-06 18:26:16)
标签:
宋体《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岳阳楼记》其乐教育 |
分类: 练习反馈 |
《醉翁亭记》阅读理解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号_____,又号____。他是“___”之一。
第一段
1.解释红色词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名)之者谁: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6.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7.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8.“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9.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10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11.概括本段的大意。
(一) 1-2 答案略 3.环滁皆山也。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醉翁之意不在酒 8.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向 9.醉翁 10醉翁之意不在酒。11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
第二段
1.解释句中画线
①山间之四时也
②佳木秀而繁阴
2.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云归而岩穴暝 :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7.“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8此段先写
(二) 1-2答案略 3.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 4.野芳发而幽香 5.风霜高洁 6.水落石出。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7.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8朝暮、四时
第三段
练习一: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①苍颜白发:
②伛偻提携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
4.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5.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
6.“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8.对第②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9.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1-2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判断句式,“者…也”是这一句式的标志之一。3.(1)滁州人、宾客、太守(2)乐 4.众宾欢也 5.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6.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7.写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8.A9.B。
练习二::
1、各用原句中一个短语,分别概括四句话的意思。
①
2、“太守醉也”句中“醉”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醉”?
答:
3、游山的滁人有:
4、太守宴上吃的有
5、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是:(
A.负者,行者,前者,后者,伛偻提携。B.往来而不绝者、起坐而喧哗者。
C.滁人、众宾客、太守。
6、解释词义:
A.山肴野蔌:
【答案】1、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2、“醉”的含义就是“乐”,因为太守施政有方,滁州人安居乐业,实现太守与民同乐的理想,所以“醉”也就是非常“乐”。3、负者,行人,伛偻提携,前者呼,后者应,往来而不绝。4、山肴野蔌,肥鱼,泉香酒洌5、C6、A.野味、野菜B.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第四段
练习一: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鸣声上下:
2.“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4.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5.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6.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1.略 2.滁州人、宾客 3.《醉翁亭记》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5.醉能同其乐 6.衬托太守之乐
练习二:
1、承接上文的词语是
2、文章反衬太守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意思是_____________。
4、作者含蓄地答出“_____,_______。”曲折地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5.“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6、对句意理解有误的是:(
A.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句意: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的。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句意: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一边走着一边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答,老老小小,来往不断绝,这是滁州的人在出游。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也。
句意: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句意:醉了能享受饮酒的乐趣,醒了能用文章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啊。
7、本文写景有下边几种方式,指出各自的起句、结句。
①自远而近,从
③从春至冬,从
④从外到内,从
⑤山间夕照全景,从
【答案】1、已而,不久的时间,宴会散人们随太守归去。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太守之乐与众不同,不是众人所能理解的。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5.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6、D7、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山间之朝暮也”③“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④“至于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⑤“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
练习一:
(一)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
(二)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你知道其他几位是谁吗?请写出两位及其作品名称。
4、“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二者”指
5、联系所学课文,写出下联。
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
6、《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答案】1、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2、①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享受他自己的乐趣。②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苏轼《水调歌头》、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韩愈《马说》等。
4、迁客骚人
5、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先等。
6、同的方面:《岳阳楼记》提出“后天下之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异的方面:《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练习二:
阅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选段,按要求答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负者歌于途(
C去国还乡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4.从上面的两篇文章看,优美的自然景物都触发了文人们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两文,说说两人与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区别?
5.读了两文,作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的身上都闪烁着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结合你的所学,请你概括几点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案】1A负 (背着)
B.陈
(二)﹝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2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野芳发而幽香
(3)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请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摘出反应观景时感触的两个句子,并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有哪些不同?
2(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3)水位下落,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或前人之述备矣)(1分)而乐亦无穷也(1分)不同点:①﹝甲﹞写水景,﹝乙﹞写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