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北陵公园 昭陵陵寝的“心脏”——地宫

标签:
杂谈 |
沈阳
昭陵陵寝的“心脏”——地宫
月牙城之后是宝城、宝顶,
宝顶之内为陵寝的“心脏”——地宫。
宝城之后是人工堆积起来的陵山——“隆业山”。
另在陵寝西侧,
与宝顶遥遥相对还有一组建筑叫
“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园寝”,
是安葬太宗众妃的茔地。
昭陵建筑布局严格遵循“中轴线”及
“前朝后寝”等陵寝规制。
陵寝主体建筑全部建在南北中轴线上,
其它附属建筑则均衡地安排在它的两侧。
这样的设计思想主要是体现皇权至高无上,
同时,
达到使建筑群稳重、平衡及统一等美学效应。
“前朝后寝”是出于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需要,
帝王生前使用的宫殿是按“前朝后寝”建造的。
按照古人的传统观念.
皇帝死后也要和生前一样如期“临朝”,
仍然有饮食起居的“寝宫”。
昭陵的管理有文武两大衙门。
一个叫总管衙门,
一个叫关防衙门,
管衙门主要负责陵区的防卫,
关防衙门负责祭祀和陵寝建筑的一般修缮。
清朝逊国之后,
昭陵虽然仍由三陵守护大臣负责管理,
但由于连年战乱,
国库入不敷出,
对昭陵无力做大的修缮,
以至陵园建筑残破凋零。
当时有位文人写过这样一首《游北陵》诗:
“涉足昭陵户与庭,辉煌眩目未曾经。
莓苔满径无人管,杨柳山中犹自清”。
写出了当时昭陵的真实面貌。
并设置监督员和管理员进行实际管理。
昭陵自古就是沈阳重要景区,
清代“陪京(沈阳)八景”里有
“北陵(昭陵)红叶”。
金梁在《奉天古迹考》中说:
“北陵多枫柳,西风黄叶红满秋林,故名北陵红叶。”
沈阳解放后,
昭陵和其它许多历史文物古迹一样
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保护,
并被列入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且陆续拨出专款,
对之进行全面修缮。
现在,
这座曾经残破不堪的古陵已重现其昔日的辉煌。
同时,
园林管理部门为了充分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拓造人工湖,
增建亭台阁榭、
种植各种花草树林,
设置各种游艺及体育、文化娱乐等场所,
这些举措给这座古老的陵园注入了现代生活气息,
使它成为国内外著名的风景区和游览胜地,
每年接纳来自海内外的游人近百万,
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
了解沈阳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