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药王洞

标签:
杂谈 |
峨眉山----药王洞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11794d43d28f97029313c6b5.jpg
药王孙思邈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
生于公元五四一年,
卒于公元六八二年,
享年一百四十一岁,
他的一生经历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
十四个皇帝。
他的高尚医德和辉煌业绩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隋唐之际,
著名的道士和医学家孙思邈曾来峨眉山采药炼丹,
洞高约5米,宽近3米,深5米多,
洞底和洞口均有
明显的烟熏火烤痕迹,
洞壁上至今寸草不生,
据说是久经药物熏烤的原因。
秦王李世民与药王孙思邈故事。
据说有一年李世民到成都视察军事,
特地到了峨眉山。
其时太子建成与秦王世民党争激烈,
秀美的峨眉山风光也无法使他放下对李氏王朝的担心,
他提笔写下这样的诗句:
“菊散金风起,荷疏雨露圆。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
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
塑像真人大小宫女持扇,
仙鹤夹道,
李世民
忧心愁思溢于言表……
前一洞口为药王孙思邈炼丹处,
相传孙思邈在隋唐时在此炼丹,
旁有一虎,原系财神赵公明坐骑,
赵公明下山后遂为虎患,
后虎为孙思邈收服。
石壁上刻有药王丹诀歌,
洞口为其手书对联:
“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峨眉山有很多岩洞是被封存了的。
因为里面像迷宫一样,
太复杂,
很多冒险进去的游客,
要么永久失踪,
要么没朝里面走几步,
便被里面阴森的气息吓了回来。
“药王洞”是用砖头加水泥封了进口的
传说“药王洞”是
“药王”孙思邈在峨眉山采药炼丹的地方,
他在洞中炼成了“太乙神金丹”。
http://www.cnclimb.com/h000/h15/img200701310024490643.gif
孙思邈(541或581~682)
为唐代著名道士,
医药学家。
被人称为“药王”。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幼聪颖好学。
自谓“
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
及长,
通老、庄及百家之说,
兼好佛典。
年十八立志究医,
“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
北周大成元年(579),
以王室多故,
乃隐居太白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
炼气、养形,
究养生长寿之术。
及周静帝即位,
杨坚辅政时,
征为国子博士,
称疾不就。
隋大业(605~618)中,
游蜀中峨眉。
隋亡,
隐于终南山,
与高僧道宣相友善。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
召至京师,
以其“有道”,
授予爵位,
固辞不受,
再入峨眉炼“太一神精丹”。
显庆三年(658),
唐高宗又征召至京,
居于鄱阳公主废府。
翌年,
高宗召见,
拜谏议大夫,
仍固辞不受。
咸亨四年(673),
高宗患疾,
令其随御。
上元元年(674),
辞疾还山,
高宗赐良马,
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
永淳元年卒,
遗令薄葬,
不藏明器,
祭去牲牢。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为妙应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