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的眼睛》
你送的这些书里我只挑不是你写的来读,原因并不因为你写得不好或无趣,而是说了你会不大高兴且不大明白的由衷:不想了解你。一般人总是认为越想亲近的人便越是千方百计要去窥探他的真实内心的,仿佛知道他的林林总总越详尽就越有占有他的满足感。我却认为不尽然,甚至一向是反其道而行的。须知世上谁是完美无瑕的呢,谁没有种种缺点甚至阴暗角落为人不齿呢,全盘知晓了岂不是让敬你爱你的人大失所望,你又于心何忍呢。
这也许跟我自幼的经历有关,年幼起便不曾与父母家人生活,便习惯地认为最心爱的人是不必朝夕相对,也可灵犀相通的,并且多年来切实地体会到爱是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转移的。反而听你和其他众多友人都提及年幼与父母生活时产生的磨擦误会深重,而至今无法消除隔阂,令我觉得自己十分的幸运。没有父母的童年不仅能锻炼人的坚强意志,还能令心目中父母的形象没有瑕疵。故此长大身心成熟后再跟父母重聚反而相处无间、亲密至极了,免去了年幼无知时对他们的不公评价甚至极端仇恨。
所以即便你总是说希望我多了解你,我还是避免看你的文字。尤其是你这样坦陈无遗的方式,我早以窥得一斑了,哪里还忍心去见全身而后厌恶起你来。我看“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这句话倒不是说哪个高雅、哪个低贱的意思,而是有了距离大家就都很美,日日耳鬓厮磨,恐怕再谦谦的君子都要变成小人般可恶了。如前天看的那场话剧,自揭其丑的戏并不是人人爱看的,尽管“揭露人性阴暗面”是一种深刻的创作手法。可是芸芸众生里还是我等凡夫俗子为多,遇到无法改变的状况,便选择不听不看不感。只记得最初最美的你,与你共赴过一路风景,便此生功德圆满了。
日前我问导演,你当初连我的面都不曾见过、是誰都毫无所知,又怎会连番找我主演你的戏呢?他回答他的直觉起的作用是最好的,而生活中实际里不了解才好,越了解反倒越不好了。可见千帆过尽后的人,大多还是想过得轻松惬意。可以随心地挑选真善美去感受,是一种能力。
我的那些本日记和这些文字,应该不会像李医生的那些一样不幸地被付之一炬吧。等老了以后和你一起看看我们年轻时干过的多少荒唐事论过的多少荒唐言,以备到时咱们都记不起来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