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母亲

(2023-10-08 15:40:56)
标签:

怀念

感想

分类: 随笔

怀念母亲

2023年10月6日)

  母亲是今年7月7日晚10时38分因病去世的,一转眼离开我们三个月了。母亲去世的这些天,我总习惯性地想给母亲打电话,但每次拿起电话,才知道电话打不通了,再也听不到母亲和蔼的声音,这个国庆和中秋 假期,我也是在思念想念母亲中度日。期间,我想写几句想念母亲的文字,表达对母亲的哀思,没提笔就泪流满面,思绪的闸门不由自己控制,提笔不知从何时何处写起,从头七、五七、七七,直至中秋,我几次尝试都没有写成文,笔下的母亲太难写了。

     母亲一生历经苦难,要强能干,是干农活的好手。1941年10月19日,母亲出生在家乡西湖岗六湾,就姊妹俩,母亲是老大,姨妈是老二。姥爷是给有钱人家放鸭子,常年住鸭棚,放鸭在水上,相当于给人当长工,姥娘是小脚,在家操持家务,一家人全靠姥爷当长工养活。母亲的童年和少年,历经生活的苦难,没有机会读书,是个文盲。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并没有影响她的远行。上世纪80年代初,母亲为了全家生活,曾只身一人或与别人同行到过湖南、陕西、四川等地,我结婚之后,母亲也多次只身一人来山东看望我们。所以,母亲虽没文化,但聪明,对农村和农业生产很内行,是干农活的好手。在大集体生产队时期,母亲与男劳动力一样,每天挣的都是10分的工分。上世纪70年代,县里修高关水库、疏通县河;80年代,建设夹河沟泵站、改造杨家澥等水利工程,母亲都参与了修建,出了不少力,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也落下了腰疼的老毛病。

     母亲爱护家庭,是我们一家人的主心骨。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母亲养育了我们姊妹七个,加上一起生活的奶奶、小姑和小叔,一共是十二口之家。为了让这个大家庭过上幸福生活,母亲和父亲操碎了心,父亲因为操劳过度生病过早离开了人世。父亲不在的二十三年里,是母亲掌舵护航,使我们幸福一家人增人添口,人丁兴旺直至今天有四十多人的幸福之家,实现了四世同堂,小辈们也都争气,人才辈出,家家和睦,幸福安康。母亲的晚年是幸福快乐的,每到逢年过节,母亲的身边总是热热闹闹,充满了大家庭的温暖和温馨,母亲独对我这个在远方的小家总是放心不下,寄予了很多牵挂。我由于工作、家庭等原因,与家人聚少离多,离开家乡三十五年,我与母亲和姊妹们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母亲与我们小家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加起来也不到一年时间,所有这些给我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如今我也深深体会到“子犹养而亲不在”的古训。是啊,孝老、敬老、亲老是不能等待的,也是不能错过的,人生一旦错过孝敬老人的机会是会遗憾终生的。

     母亲勤俭持家,为我们大家庭付出很多。我家人口多,上有老下有小,母亲和父亲除在生产队挣工分养家之外,还要照顾奶奶、未成年的小姑小叔以及我们姊妹七个,这个大家庭吃饭、住房、穿衣和成家立业是大问题。在母亲和父亲操持下,小姑和小叔先后出嫁结婚成家,成立了新家庭,完成了奶奶的任务。为了解决大家庭住房问题,母亲和父亲想了许多办法。农闲时,母亲和父亲就领着姐姐们打土坯烧砖、打夯垒墙基,卖莲藕卖芋头攒钱,借钱买木料,先后自力更生翻盖房子四次。2005年底,家里第四次盖房时,父亲已不在人世,是母亲一手决定为弟弟盖起新房,完成了住房任务。其后,姊妹们经过努力先后在城里买了住房,实现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愿望,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姊妹们没有忘记父亲和母亲的付出,接母亲离开老家在城里生活了十多年。可以说,没有父亲当初的付出,没有母亲多年的坚持,没有姊妹们的辛勤努力,就没有一家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恩父亲、感恩母亲,伴随我们姊妹终身。

     母亲节俭节约,为我们后辈树立了榜样。母亲一生勤劳,无论是在大集体时代,还是分田到户时期,乃至年老体衰,勤劳贯穿着母亲的一生。分田到户之后,家里分到责任田十多亩,在母亲和父亲的劳作之下,第一年就实现自给自足、略有盈余,解决了温饱问题,没有了缺粮的担心。之后,母亲和父亲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又抽空闲忙种经济作物,种的棉花、芝麻、莲藕、芋头等农作物总是丰收,家里吃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父亲和母亲还是精打细算过日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继续攒钱盖房子。我离开家乡的日子,母亲和父亲总是想着我、鼓励我、教育我,虽然我在部队吃穿不用花钱,军校学习是免费,每月还有津贴,成为军官有自己工资,但在每次回家探亲的时候,婚后探望家人的日子,母亲总是嘱咐我,要节约不要乱花钱买东西,使我也养成了节省节约的习惯。这些年逢年过节,我的姊妹们、小辈们都要给母亲买衣物、买营养品和给生活费,母亲都是舍不得穿,舍不得吃,舍不得花,总是攒着、留着、存着,衣服和鞋袜能穿旧的、不穿新的,总是保持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这些年,母亲非常喜欢孩子们,对小辈们照顾周到细致,鼓励他(她)们成人成才,小辈们也把母亲的爱始终铭记。这些年,母亲不允许我们给她过生日。202010月,按照家乡习俗,母亲正好八十岁,当时我正好回老家,在我和妻子的劝说下,我们幸福一家人给母亲过了一个简单的生日,留下了这张值得铭记的生日照片。可是你们那里知道啊,这是我母亲一生中过的第一个生日,也是我母亲在世时过的最后一个生日。这就是我敬爱的母亲,只为他人,不为自己,始终把“勤俭持家,忠厚传家”的家风传承一生。

     母亲的家风,我们幸福一家人在传递。在母亲日常生活中,生病住院期间和最后时刻,我们幸福一家人给了母亲爱的回报,让母亲日常生活舒心,走得放心。母亲的日常生活是由小弟和弟媳、大姐和大姐夫照顾的。母亲平时只要有头疼脑热、换气买菜、修电换管等情况,都是大姐和大姐夫跑前跑后、忙前忙后,直到母亲满意。母亲生病住院期间和生命最后时间,也是大姐和大姐夫照顾前后,三姐把菜地活放下来到医院,四姐从中山回来整整陪护2个多月,小妹为了照顾母亲辞去工作,小弟和弟媳请假回来照顾十多天,二姐由于身体不好没让陪护,也是经常电话问候。我和妻子、女儿闻讯先后回来三次。5月13日至27日,我和妻子在院护理13天;618日,我参加女儿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619日,我与女儿回到老屋,女儿与奶奶见上最后一面,626日上午,我和女儿跪在母亲的床前,含泪给母亲叩了三个响头离开老屋;7月5日晚得知母亲病危,我和妻子连夜赶回母亲身边;7月7日晚母亲去世,7月10日送走母亲。我们的小辈芬儿、丹儿、琴儿、乔、莹……都给了奶奶、外婆最大的爱心,让母亲看到了我们既是幸福的一家人,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的至亲至爱们和乡里乡亲们,分别到医院和家里看望母亲,母亲最后走得放心、安心。

    母亲,您是日月,给我们留下了岁月的记忆;母亲,您是星辰,给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母亲,您是大海,给我们无私的包容;母亲,您是长河,我们是河中小舟。如有来世,我们还让您做我们的母亲;如有来生,我们还愿做您的儿女。天堂的母亲,我们怀念您、想念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