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叶嘉莹评说古诗词
(2019-11-06 14:06:33)
标签:
读书笔记摘抄 |
分类: 随笔 |
听叶嘉莹评说古诗词
(2019年11月6日)
我利用三个多月的时间,把叶嘉莹《古诗词课》一书读完了。叶嘉莹在书中“全面讲解中国古诗词,涵盖中国重要的诗人和诗歌。全书共三十六课,上编“诗”二十课,是关于诗的介绍,始于《诗》《骚》,终于晚唐之李商隐;下编“词”十六课,是关于词的介绍,始于最早的花间词人温庭筠,终于南宋末沂孙。读者通过这三十六课,可以掌握到中国诗词演进和发展的一些重要的线索,体悟到诗词中的兴发感动的生命和作用”。叶嘉莹还说“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育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这本书确实写得很好,通过读书,对中国古诗词的历史和发展有了大体的了解,特别是她在书的目录中关于古诗词和历代名家的评说,准确到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出了叶嘉莹研究古诗词的深厚功底,不愧为研究中国古诗词的大家和名家。现把她这些精彩的评说摘录出来,作为资料留存,同时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中国的诗歌是以书写情志为主,而中国古人表达感发的方法有三种:赋、比、兴。从诗经开始,看中国古典诗词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
二、离骚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部杰出的抒情长诗,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留给了后代诗歌许多重要的“母题”,如上下求索的精神,殉身无悔的态度,香草美人的喻托,悲秋伤逝的传统。
三、古诗十九首,在风格和内容上虽有一致性,实际上又各有各的特点。
四、在建安诗人中,曹操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作者,诗人的才情中结合了英雄的志意,于悲凉中有沉雄之感。《短歌行》是他的代表作。
五、从建安时代开始,诗歌有了独立的价值,诗人对诗歌的形式有了自觉的追求,曹植是其代表人物。而曹植早期的作品,都带有很强的气势。
六、阮籍一生写了八十多首《咏怀》诗,内容和表现方法各有不同,却都具有言近意远、寄托遥深的特点,其中隐藏了魏晋之间黑暗的政治背景下诗人难言的苦衷。
七、由于嵇康的本质是俊杰的,所以他的诗感发力量很大;由于嵇康的性格是刚直的,所以他的文辞往往很强烈很直率。嵇康的诗,以“气”和“风神”取胜。
八、傅玄是一位性情刚直之士,写的乐府诗却辛婉温丽,语短情长,富于直接感发,与太康诗风大不相同,却与词的本质颇为相近。
九、太康年间,许多诗人被迫困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进退维艰。其中,同样胸怀大志而且富有才华的诗人陆机和左思,却有不同的世网遭遇,其诗作风格也颇有不同。
十、永嘉之世贵黄老,这种风气也影响着当时的诗坛。但刘琨和郭璞的诗与此不同,其间有一种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悲慨,以及由此带来的强烈感发力量。
十一、谢灵运的山水诗拓宽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领域,在表现技巧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二、在中国所有的作家之中,如果以真淳而论,自当推陶渊明为第一。透过他的《饮酒》诗,不仅可以看到他的悲苦与欣愉,矛盾和反思,还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化绮为质,从枯见腴,将七彩融贯在毫无瑕疵的一白之中。
十三、初唐是中国诗歌史上格律诗正式形成的时期,正当诗人们都把精力放到声律和对偶的雕饰上去的时候,陈子昂不同凡响地举起了复古的大旗。他的《感遇》诗和《登幽州台歌》,是那么的朴实,却那么真挚。
十四、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时期两位以写自然山水著称的名家。本课中,我们依旧从“仕”和“隐”的情意入手,来看看这两位诗人各自的境界和风格。
十五,唐代边塞诗写得最好、最有代表性的,应推王昌龄、高适和岑参,他们都到过边塞,体验过真正的军旅生活,诗中表现的感情与景象都是非常真切动人的。
十六、李太白是放荡不羁的绝世之才,却有着落拓寂寞的绝顶之哀。《远别离》一诗,恰是表现他天才失意之悲的“狂歌”。
十七、杜甫,被历代读书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看作“诗史”。我们从其五言古诗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入手,来谈谈杜甫的集大成。
十八、作为集大成者,杜甫为后来的诗歌创作开辟了多方面的途径。韩愈继承了杜诗讲求练字、造句的特点,白居易则继承了杜诗反映社会现实的传统。而“鬼才”李贺,则透过敏锐的感觉和神奇的形象,向读者传达出其内心一份抑郁不平的悲慨。
十九、韦应物和柳宗元是中唐时期诗歌创作方面较广,并且较有特色的两位诗人。柳诗写景抒情丰厚深挚,浓烈真率,而韦诗的好处,需要用思索和理性的方法来寻求。
二十、李商隐是李白、杜甫之外,又一颗放射着神异凄迷之光的明星。他的诗难懂、难解,但是,就算你对诗的背景和用意一无所知,仍能被他感性上的直觉魅力所吸引。要欣赏李商隐的诗,首先应当具备一颗与诗人相似的心灵。
二十一、我国最早的文人词集叫做《花间集》。温庭筠是《花间集》中第一位词人。
二十二、温庭筠的词,客观精美,启发联想,读他的词就应该多注重那些“微言”的感发;而韦庄的词,包含有丰富的主观感情,读他的词就要有一个“知人论世”的态度。
二十三、冯词一方面能够像韦词那样给人以强烈的直觉感动,另一方面又能像温词那样给人以自由丰富的联想,尤其突出的是,冯词表现出了一种感情和精神上的境界。
二十四、在中国诗人中,最能以自然纯真之本性与世人相见的,除了陶渊明,就是李后主了。前者是带着一种反省和节制、闪着哲学智慧之光的“真知”,后者则是奔腾倾泻而出、全无顾忌的一己之“真情”。《玉楼春》和《虞美人》,可以体会李后主纯情与放纵的一体两面。
二十五、晏殊是一个典型的理性词人。他将心灵的感受上升为理念的思辨,经过哲学提炼之后,聚结为智慧的光照。
二十六、如果说晏殊词的特色是“情中有思”的话,那么欧阳修词的特色就是“情中有致”,即沉着的情致与遣玩的兴致。
二十七、在中国词的发展史上,柳永成为文人中大量填写慢词和自谱新腔的第一人。柳词不仅声律谐美,注重章法结构,还常有一些接近于唐诗的高处于妙景。
二十八、苏词不只有一种风格,但最主要的、最能区别于其他词人的,是他的疏隽与超旷。而这源于他一流的情感与智慧。
二十九、如果说苏东坡是以其博大的胸怀、气魄和才华把“绮罗香泽”之词转为抒情言志之词的话,那么,秦少游则是以其敏锐善感之“词心”,把纤柔婉转、“要眇宜修”的特质又还原到词里去。
三十、周邦彦是词史上一位集北宋诸家之大成、开南宋诸家之先声的重要作家。读周邦彦的清真词和受影响至深的南宋词,须走一条以思索去探寻的途径。
三十一、李清照的词有三种风格:第一类是婉约的;第二类是外表保持了柔婉芳磬,但精神上不知不觉间有一种健举的精神流露;第三类是高远飞扬的,完全脱除了女性味道的词。
三十二、陆游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与诗的笔法及风格相近,另一类虽然也用诗的笔法,但却与诗的风格不同。
三十三,词人中,唯辛弃疾可以通篇借自然景象和古典亊象来抒情写志,并传达出深刻之喻义。此外,辛弃疾还是词人中作品最丰、题材最广、风格变化最多的一位,他创造性地将“诗之境阔”与“词之言长”合而为一。
三十四、姜夔的咏梅词《暗香》《疏影》写得很美,他用了很多典故,还化用了不少前人的诗句,处处不离梅花和美人,但又很难说清楚他到底是在写梅花还是美人。在这两首词中,我们恰能体会到姜夔词的清空骚雅。
三十五、吴文英喜欢用时空颠倒的手法,在修辞上往往只凭感性所得,不依循理性习惯。由于吴文英用情真挚,他的词虽然是南宋风格,却常常带有北宋词那种直接感发的力量。
三十六、王沂孙以咏物词著称,在用字、用典、句构、章法和托意上都极有层次和法度,很多学词的人都喜欢从碧山词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