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成长记录 |
关于孩子玩沙的一点感悟
一、
在体育场沙坑来来往往的有各种年龄段的孩子,由于融融是这里的常客,非常熟悉这里的环境,与各种形形色色的孩子打交道成了很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种交往没有热身,没有观望,没有等待,总是迫不及待。
比如,遇到性格外向的孩子,他们会主动招呼:“小弟弟,咱们一起玩吧!”融融便很高兴的回应哥哥们的热情:“好哇!”即刻像熟人一般进入角色游戏的状态。这一点,让心有城府的大人们自叹不如。
比如,遇到性格内向的孩子,融融则主动打招呼:“小朋友,要我帮忙吗?”当对方没有回应时,融融则会继续问上5—6遍“要我帮忙吗?”,当对方无声的拒绝时,融融也不会显得特别失落,便自找台阶下“那我自己玩好了!”
当遇到强势的孩子,融融想借用别人的工具遭到拒绝时,表现出来相当的镇定,便改用手当工具,或者用鞋子当工具,并自得其乐:“哈哈,鞋子怎么也可以当工具呢”,这里边没有哭闹,没有沮丧,而是豁达的自我开托,这其实是一种很难得的情绪自我调节。
这种人际交往所带来的愉悦及交往挫折训练于日常游戏中进行的时候,还是能感受到孩子明显的自信和进步。
二、
当孩子进入交往的状态后,便会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其实他们之间的这种对话,让我们听起来就像最原汁原味的笑话一样,让人开心不已。
举个例子,昨晚融融和一个九岁的男孩子聊天,“哥哥,你9岁了,当你6岁的时候是不是掉牙了呢?”
哥哥:“我6岁的时候掉了1颗牙!”
融融:“你怎么才掉了1颗牙呢,我到6岁的时候掉了20颗牙呢?”(没见过这样自夸的人哪!)
哥哥:“一个人一共才有28颗牙,你怎么就掉了20颗呢?”
融融:“我还没6岁呢,现在还不到4岁呢!”
我在一边捧腹大笑,好奇地问那个小男孩:“你怎么知道一个人有28颗牙呢?”
男孩子告诉我:“从书上知道的。”
于是两个小朋友一边堆城堡,一边又围绕图书开始了海阔天空的谈话,聊了彼此的兴趣,爱看的图书,爱看的动画片,最伤心的事等等,俨然一对相知相惜的忘年交,一直在旁边听他们津津有味的谈话的我,内心真佩服小朋友们的真诚与敞开心扉!
三、
(注:“拆迁”这个概念是融融是从《巴巴爸爸建新家》里迁移过来的)
四、
无论是“挖隧道”——挖洞、“建楼房”——堆积、“搞运输”——运送、“做调度”——调兵遣将、“建城堡”——模型、“做公路”——条形、环线等,孩子们动手能力在亲历亲为中有了很大的进步。
五、
比如,当某个小一些的孩子不愿意服从,大孩子便许以交换玩具等作为协调的筹码让小孩子服从,在这样有趣的活动中,常常是不知不觉玩了2个小时,轻易解决了孩子“坐不住”的问题,从而协调和沟通能力、专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其实,在周围有很多父母禁止孩子玩沙,理由是容易把衣服弄脏,孩子们趋之若鹜,家长们则拉着挣扎的小手绕开,因为这些大人喜欢孩子整洁而得体的容貌。
陪同孩子玩沙的体验告诉我:比“干净、整洁”更重要的是让独生孩子在难得的集体生活中有了满满的快乐和进步,这又有什么堪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