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财经 |
此前一天公布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达到8.2%,连续10个月上涨,亦创43个月以来的新高。因此,PPI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下一步调控的重点。
导致5月份CPI指数下调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增幅的回落。
但是,CPI“落七”只能让消费者获得短暂的心安。
PPI高涨以及地震、电力价格和成品油价格管制导致未来CPI回落的基础仍不稳定。
在CPI数据出来之前一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PPI指数,此数据被认为是CPI的先行指标。数据显示,5月份PPI同比上涨8.2%,创出43个月以来的新高。今年前5个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上涨7.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6%。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尤其是原油价格屡创新高是PPI上升的重要动因。
由于PPI走势会直接影响到构成CPI中的非食品价格涨跌幅度,所以随着PPI指数继续攀升,其向CPI传导的压力在增大。一般情况下,PPI向CPI传导可能需要3到6个月。
第二个途径是能源价格的传导:首先,对于消费类能源产品,存在着“原始能源—能源中间品—能源成品—能源消费品”的传导途径;其次,能源产品可能增加其他工业加工品的成本,并推高相应消费品的价格;最后,能源价格的上涨会加大商品的流通成本,并推高所有消费品的价格。
第三是其他消费品价格的传导,主要包括衣着、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等,这些产品都需要经过工业加工,其传导途径较为明确,即“原材料—生产资料—消费品生产—其他消费品”。
截至5月底,国内工业品价格向CPI传导的途径主要通过农业生产资料向农产品传导。随着油价、粮价等大宗商品继续走高,国内PPI向CPI传导途径可能会发生变化,国际通货膨胀会透过PPI通过上述三种途径传递到CPI。
多数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只要CPI高于5%,PPI涨幅屡创新高,央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就不会改变。
6月6日,央行在CPI数据公布之前提前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同时,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至此,存款准备金率已升至17.5%。这是我国今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07年以来第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作为宏观调控另一个重要部门的国家发改委,控制价格、限制出口、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等政策,将成为下一阶段控制PPI向CPI传递的主要政治举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