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股市 |
管理层打出的一张牌——中国建筑IPO
——沙客翰对特别时期特别发行之猜想
前两天,沙客翰曾提及此次管理层特发的良苦用心在于为证券市场安置一个缓冲器或称阻尼器,400亿募集资金的中国建筑以及为IPO备战而准备资金的各路机构、投资者都将让欲分享年内最后盛宴的意愿重新考量,或者在时间上尽可能向后延迟以助威8月奥运。亦或者管理层正在为避免出现8月后的狂泻而出招法。宁愿股市下跌也不可以出现8月后狂跌。这是管理层在为维护市场的长期稳定在布局。这样看来,奥运前不该也不会出现大涨格局。可以相信,管理层手中还会有若干张此类的牌在手,一旦市场有强烈向好的趋势时,就会有接二连三的牌继续打出。
从整体来看,目前的市场心态依然相当脆弱,资金供求显然仅能勉强维持在一个弱平衡的格局上,流入市场的增量资金也极其有限。监管层在此时发行大盘股,很可能是处于对后续政策措施的自信。前阶段有部分研究机构认为,管理层的思路很可能是不但维护奥运前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稳定,还可能要维护奥运后的政策延续性和市场预期。这说明,监管层可能应对目前的市场现状而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准备。在大盘股发行的背后还隐藏着更多政策后手,如扩大入市资金等,以维持市场的稳定发展等。
德邦证券分析师古敬东认为,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说,全年的IPO计划总要完成,在今年选择时机尤为重要。6月和7月是大小非解禁低潮期,此时重发大盘股IPO,也可理解为一种监管部门有意的安排,也是一种维稳布局。
东方证券研究所宏观及股票策略高级分析师张扬则透露:“据我所知,证监会必然会继续采取一系列维稳措施,包括扩大入市资金规模,规范资金渠道等等,相关措施后面还会有。因此,对于中国建筑的首发也不必太悲观,虽然目前市场信心不足,但是资金流动性还很充足。”同时,他认为,要维护A股市场稳定,“抓大放小”依然必要,毕竟大额IPO对市场以及投资者信心的伤害已经被实践证明。
但对于监管层的举动,更多的人是表示不理解,有股民发帖称:“政府一方面降低印花税,规范大小非减持,努力救市,现在却又发行新股,而且还推出如此巨大的吸钱航母,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东方早报》分析称,上述言论并非无因。继中国铁建在1月底过会后,此前近四个月时间里,大盘股的IPO审核一直处于真空期。据统计,2007年沪深两市共有123只新股上市,而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在5个月时间内只有40几只新股上市,其中大盘股只有4只,分别是中煤能源、中国铁建、金钼股份和紫金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