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高达17566.4亿美元

(2008-06-02 16:07:18)
标签:

经济

财经

热钱

短期外债

汤敏

中国

分类: 财经

今天《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高达17566.4亿美元,其中4月份单月增长高达744.6亿美元。该单月增长幅度也超过了今年1月份的616亿美元,创出单月外储增长历史新高。
  4月份贸易顺差为166.8亿美元,单月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76亿美元,这样简单计算的不可解释性外汇流入达到501.8亿美元。
  Stone & McCarthy Research Associates驻中国分析师Logan Wright对《第一财经日报》指出,4月份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在66亿美元左右,非美元外汇资产的账面重估为116亿美元,外汇缴存准备金为225亿美元。在考虑这三项因素之后,4月不可解释性外汇流入达到令人惊讶的776.8亿美元。Logan Wright认为,这显然意味着热钱的加速流入。
  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长1539亿美元。如果考虑到减去美元贬值造成的欧元和日元资产计价上升、外汇储备投资收益、中投公司转账以及美元缴存准备金等因素,Logan Wright的计算显示,一季度外汇资产流入规模为2300亿美元左右。前4月经调整后的外汇资产流入累计达到3300亿美元左右,其中不可解释性外汇流入达到2400亿美元左右。
  不过,在计算较为精确的外汇资产流入数据时,由于市场对央行外汇储备会计处理的记账规则还不够明晰,目前的计算还不能做到精确,市场对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的测算在方法和规模上也大相径庭。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热钱加速流入中国的现实是很清晰的。”一位金融学者对本报表示,不过4月份中国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资产价格走势并不明朗,4月份人民币升值幅度也非常小,热钱到底是出于怎样的目的进入中国,让人捉摸不透。“我本以为,4月份升值幅度放缓会弱化外汇流入规模,但数据似乎并不支持这一判断。”他说。
  在预防热钱持续大规模流入的同时,近期也有学者提出,中国需要提防热钱的大规模撤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日前就强调了这一观点。他建议中国应建立金融危机监测小组、预防危机领导小组,以及多种危机管理应急预案,及早地采取措施。进入2008年,东南亚部分国家如韩国、印度、泰国、越南等面临的货币贬值压力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由于贸易顺差转为逆差(或逆差扩大)以及资本外流,以上国家的货币在连续5年左右保持对美元升值之后,2008年进入了贬值通道。

汤敏:谨防美元升值时热钱大量撤出中国

各国的经验说明,从苗头上发现危机的迹象,是防止危机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应加紧完善金融危机早期预警系统,对经济金融脆弱性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帮助政府及时作出适当的政策反应。同时应建立包括金融、贸易、投资管理部门以及学界参与的金融危机监测小组、预防危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多种危机管理应急预案,及早地采取措施,把危机扼杀在摇篮中
  
  近来国际热钱又突然加速流入我国。热钱的大量流入会造成宏观经济失衡,形成资产泡沫。而热钱迅速流出又会造成国民经济的震荡,甚至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

  热钱正加速流入我国

  近来,国际上的热钱正在加速流向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国家。截至2008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总额高达16822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外汇储备增加了1539亿美元,而这其中只有45%来自于外贸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在余下的55%的新增外汇储备中可能不乏以投机为目的的热钱。
  热钱一般定义为流动性很强的短期国际资本。大部分热钱是自发的、分散的资金。这一部分热钱的流入大体上是纯商业行为。还有一部分热钱则为相互协调、精心策划的金融机构与个人的较大规模的资金。这些热钱会利用金融体系中的一些漏洞或弱点,主动发起进攻来获取巨大利益。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对东南亚金融体系的攻击中、在对韩国金融体制的攻击中,以及索罗斯对英镑的攻击等,都有着这些资金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上实际很难严格区分投资与投机,对热钱的界定非常困难。因此要完全掌握热钱的各种进出渠道、了解精确的规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把热钱仅仅定义为通过非正常渠道进来的投机的钱,也是不准确的。通过低报进口、高报出口,通过延迟付款、编制假合同等,同样可以使大量的资金从正常的贸易与投资渠道进入国内。许多其他的合理合法的直接投资、转移支付、居民汇款等也可能成为热钱进出的渠道。况且,即使是正常的投资资金,一旦出现危机的征兆,也有可能发生夺路而逃的情况,那就由正常的投资资金变为投机资金了。

  升值预期越高 热钱流入规模越大

  从这两年人民币升值的实际情况来看,升值越快,人们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越高,热钱流入的规模则越大、速度越快。
  有人估计,按今年初的升值速度再加上存款利息,以美元计算换成人民币的无风险投资回报可以高达12%左右。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是很难找到这样的投资机会的。因此,应该重新审视人民币汇率的操作方式。在国际压力减少的情况下,特别是国际经济环境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民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另外,与热钱进入有一定联系的是短期外债的大量增加。外汇局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末中国外债余额为3736亿美元,短期外债余额为2201亿美元,占比为58.9%,从经济规模以及高额外汇储备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外债规模并不算高,外债的风险也不大。但是我国当前的短期外债占全体外债的比例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20%到25%警戒线。如此快速增加的短期外债显示,短期外债很可能已经成为一部分热钱合法进入国内的一条渠道,另外从债务结构上看,短期外债过高也是不合理的,外债结构的恶化应该引起关注。

  提防美元升值时热钱大量流出

  从历史的经验看,热钱大量流入,不但会对一国的货币政策造成很大的干扰,还有可能推动流入国的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但是,热钱的更大危险是在其大量流出的时候。
  热钱往往在一国经济发生较大问题时迅速出逃。或者,即使是流入国本身的经济无大碍,但如果美国经济看好,投资回报上升,也会导致热钱从发展中国家大量流出,回流美国。当美元汇率下跌到谷底后,开始迅速升值时,往往也是热钱流回美国的时候。而短期内资金的大量流出,就很容易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危机。
  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的30多年的历史中,美元的每次大起大落都会造成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危机。上世纪80年代初起美元开始走强,很快就导致了拉美的债务危机。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美元又开始走弱,大量资金流入亚洲发展中国家,而从1995年起美元再次转强,到1997年就产生了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拉美与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很多,但与美元的走势绝非是偶然的巧合。
  自2001年起,美元开始走弱,与主要的货币相比美元贬值了40%以上。然而美元不可能长期走软。美国经常账赤字占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6.4个百分点预计下降到今年的4.2个百分点。一些机构据此预测,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美元汇率很可能探底并开始逐步升值。热钱也可能从那时起开始从发展中国家逐渐流出。这时,宏观经济不稳定、金融部门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国家就有可能陷入一次危机之中。如果同时有几个这样的国家出问题,就有可能在2010年到2012年左右形成一次区域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近几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热钱的主要流入国,我们一定要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中国须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因此,对热钱不但要防进,更要防出。各国的经验都证明,一旦国内经济不稳定,热钱是一个快速的流出过程。是否有退出的渠道,以及退出渠道的通畅程度,往往决定着进入中国的投机资金的数量。资金退出的渠道越窄,监管越严,投机资金进入的成本越高,热钱进入的就越少,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的冲击程度就越小。
  在不同的时期应该运用不同的资金进出政策。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过高,企业正在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投资。当前,我们在进一步加强对外汇流入严格监管的同时,应进一步放松对资金流出的管制。特别是对民营企业用自己的资金对外投资,可以放得更宽一些。
  而当国际经济形势发生逆转、资金大量从发展中国家流出,而我国外汇储备下降的速度与规模都已超过警戒线时,就应该及时调整政策,对资金流出采取措施,实行更严格的管制。对在紧急情况下要执行的政策与措施,设计好后现在就可以公布出来,以加强透明度,让投资者与投机者都有一定的心理预期。这样,一些投机性很强的资金就可能知难而退。
  各国的经验说明,从苗头上发现危机的迹象,是防止危机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应加紧完善金融危机早期预警系统,对经济金融脆弱性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帮助政府及时作出适当的政策反应。同时应建立包括金融、贸易、投资管理部门以及学界参与的金融危机监测小组、预防危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多种危机管理应急预案,及早地采取措施,把危机扼杀在摇篮中。
  (作者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6月3日关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