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于课程标准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鲁子问

(2012-05-22 16:30:36)
标签:

杂谈

分类: 转发文章

 

一、宏观分析

(一)我国英语教育投入

l       国家动用来自纳税人的大量财政经费,用于英语教育。每年全国英语教师工资超过200亿,财政支出的义务教育学生教材30-50亿……

l       家长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每年经费300-500亿。

l       国家机关和企业投入大量经费用于职工英语学习,经费估计100-500亿。

l       我国学生和英语教师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心血学习和教授英语。

(二)我国英语教育产出

l       我国每年培养出来的能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专家级英语使用者 (expert user of English) 有多少人?可能不到100人?

l       我国每年因为英语考试成绩太低而放弃英语学习、甚至失去学习信心、乃至人生信心的有多少人?可能超过10000人?

l       我国每年因为英语教育没有到位而成为愤青、或者没有从愤青回归常态的人,有多少?可能超过10万人?

(三)请思考

l       导致当前我国英语教育呈现如此严重的投入--产出差距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

l       作为一线优秀骨干教师,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

二、实践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是一种主要基于现代学习理论的教学技术。

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并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其教学准备过程包括分析学习者特征等学习需求,设计教学目标、过程、策略、技术,并设计评价反馈。

教学设计是一种技术,是一套工具,体现一种教学理念。

(二)教学设计过程框架

 (三)教学设计的步骤

1.教学之前(Pre-teaching

1)需求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2)教学目标设计

3)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育技术设计

4)教学评价设计

5)修正设计

2.教学之中(In-teaching

      实施远比设计难。

      动态调整教学设计

      在预设与生成中建构过程

      教学智慧、教学经验决定着教学过程的建构性

       一个不断反思的教师具有更丰富、更具有建构性的教学智慧

3.教学之后(Post-teaching

 课堂教学质量分析矩阵

      课堂教学程序性评价要素

      课堂教学质量性评价要素

反思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质量。教学设计不能确保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只是方法,只有合理使用,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四)学习要素分析

    (五)准确把握学生特征

l       英语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

l       起始水平

l       认知风格

l       语言知识认知机制

l       语言学习心理顺序

l       外语学习机制

(六)设计合理教学目标

l       把握教学目的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l       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

l       即:语言运用、心智发展、人文素养。

(七)语言运用目标

l       无论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教学,都应该指向语言运用的目标。

l       语音、词汇、语法都有明确的运用形态,必须准确把握。

l       听、说、读、写只是运用的形式,不是运用本身,为了什么目的(for what)而听说读写才是关键。

语言知识运用案例

l       Sorry, it’s N-i-u, not L-i-u.

l       What’s your name  ? What’s your name  ?

l       It’s a book.

l       Have you ever been to Liaoche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Linqing?

l       语言知识学习目标要注意分为:理解目标和运用目标。

l       不是所有语言知识都要求运用。

l       基于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把握运用与理解的区别。

(八)运用词汇与理解词汇建议

 

理解词汇量

运用词汇量

小学

700(阅读)

500(听力)

400(口头)

200(笔头)

初中

1500(阅读)

1200(听力)

800(口头)

500(笔头)

高中

3500(阅读)

2000(听力)

1500(口头)

1000(笔头)

 (九)小学运用语法与理解语法建议

语言技能运用案例

AB对话(电影台词),弄清他们是什么关系   独白,向上苍倾诉自己的愿望,以解脱一些内心的负担   读药品说明,以决定  是否购买读小说,解闷儿或者与主人公一起心动     写信,询问,以获取信息

(十)准确把握课文运用目的

    分析课文的运用目的。不仅要分析who do what at where and when by how更要分析for what     分析活动(任务)的运用目的。 不仅要分析who do what at where and when by how   更要分析for what 

(十一)把握心智目标

语言认知能力    语言学习必然会发展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尤其是以语言认知世界的能力     英语带来新的认知方式

思维能力   语言作为思维工具,英语带来新的思维方式,语词、语句、语篇都能发展思维

评判性思维能力

(十二)把握文化目标

       文化知识Whats his name?         文化责任   Christmas

(十三)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

   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二、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三、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六、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七、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十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任务教学过程(复习启动—任务呈现—任务准备/课文教学—运用实践与任务完成)更适合培养运用能力为主的课堂。

    发现式教学过程(发现课文思维过程—中外思维比较—基于英语思维表达)更适合心智发展为主的课堂。

    体验式教学过程(文化展示—文化体验— 文化比较— 文化反思)更适合培养文化素养的课堂。

(十五)教学活动设计

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与教学策略

复习热身活动设计       课文学习活动设计       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学习活动设计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学习活动设计       语言操练活动设计       真实运用任务设计       复习巩固活动设计

(十六)词汇教学活动举例

分目标教学   课文语境教学    生活趣味语境教学    词汇图教学   歌曲歌谣教学   故事教学    短剧教学

 (十七)语法教学活动举例

在语境中教。What are they doing?

在运用中教。This is a book. This is the book I bought yesterday.

强化功能与用法有差异的语句的显性教学。Have you ever been to ...?

强化自身结构,不强化句型转换。Whats your name? Im Sam.

除非需要,不采用翻译的方法教语法。This is a book.

(十八)听力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听可以是单独活动,但更多则是与说、读、写整合开展的活动。

听说、说听是非常普遍的活动。听之后读、读之后听、边听边跟读,都是常见活动。听写本身是有效活动,头脑风暴写出单词之后听,也是有效活动。只有课堂的听是不够的,因为时间有限。课外的听非常重要。可以布置听的家庭作业。

(十九)口语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以口语能力作为能力基础,口语能力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的直接外显,从而具有动机强化作用。一个学生口语能力好,就会不断获得展示的机会,从而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机会。

  通过真实的展示促进口语能力自主发展的动力和动机。创造课堂活动、英语节等校园展示机会,强化社会展示机会。口语活动对于提升听、读、写能力都具有作用。  语感可以通过大量口语活动得到培养。

  表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

(二十)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阅读是中国学生接触英语的最便捷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阅读到理解,需要词义识别、语句理解、语篇理解。理解是一种图式活动,阅读要引导学生建构图式。阅读理解词汇要求学生看到词能想起词义,不要求拼写、不要求朗读。 跟读,模仿读,朗读,诵读,促进语感。

(二十一)书面表达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要培养规范书写的能力,规范书写是终身受益的能力。人的写作词汇量很小,不是所有学习词汇都要求书写,只有要求写作词汇才需要能够拼读。也就是说,大部分英语词汇都不要求拼写。要从看图表达、模仿范例逐步开始培养写的能力,要培养学生把话说清楚的能力。合理、准确把握写的目标要求。

(二十二)合理设计评价反馈

1. 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

一、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二、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三、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  四、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  五、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  六、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七、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2. 确定合理的评价目标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评价建议、样题。准确把握学生发展需求,引导学生按照其需求确定评价目标。 准备把握社会需求,引导学生承担社会责任,按照其愿意承担的社会责任确定评价目标。

3.把握评价的能力取向

准确理解考试,准确把握考试要求,弄清不同题型的能力要求。从能力这一根本进行培养,远比只从做题进行培养快捷、有效。

题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不是考认知能力,而是考语言能力、通过语言考认知能力。如完形填空,从图式建构开始,到中心大意把握,到有空阅读,到无选项完型,最后到有选项完形填空,非常高效,而且直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词运用能力。如语法词汇多项选择,要从真实语境、真实语用入手进行培养斟词酌句的能力。

4. 把握评价目标的差异性

评价目标是学生自己确定的,教师只是建议者,不是决策者。学生根据教师建议、学生自主确定目标进行多元评价。多元不是无原则,要有明确的基准目标。基准标准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这是学校教育的本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个性的人)所规定的。但更要有选择目标,供学生自我选择。

三、小 

1.英语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在于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语言运用、心智、素养),基于合理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等。

2.教学设计要基于学习者特征、真实学习需求等学习者要素。

3.教学设计要设计合理的学习过程,搭建从不会到会的支架,指向运用能力目标的过程。

4.准确把握评价题型的能力与素质取向,实现指向能力和课程目标的“应试”教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