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薛埠中心小学
陈明霞
【摘
要】小学英语复习课不仅要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而且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复习课要抓住“话题、任务、活动”三要素,兼顾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情感态度,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关键词】复习;话题;任务;建构
复习课是一种常见的课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许多教师在复习时简单地以讲解语言知识作为复习的主要手段,大量的机械操练作为语言知识巩固的主要形式,使学生身陷题海;而学生以机械背诵和记忆作为复习阶段学习的主要方法,从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话题式”复习课的模式,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将本板块相关内容有机地融入其中,以话题为中心整体设计、以任务为单位依次推进进行复习,兼顾语言知识和技能,使英语复习更有实效。那么,教师该如何设计教学呢?
一、整合---话题式复习课实效性的前提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意思是做事都要事前有准备。此话用在教学上,就是要重视备课。而复习课的内容多而琐碎,教师就更应该整体设计教学,拟订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策略一:以话题为中心整体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是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思路进行编排,以话题为主,任务为主导,辅以功能和结构项目。教材中的话题它们各有侧重,又有联系,而且同一话题在不同年级里内容向纵深发展,是一个知识的滚动深化过程。话题可大致归类如下:校园生活、快乐周末、假期活动、家人与朋友、问路与指路、季节与气候、传统节日、兴趣爱好、环境保护、外出旅游、保护动物、购物和看病、遵守规则、生日聚会和日常用品共15个话题。教师要整合教材,以话题为载体,归纳和总结已学过的知识,将分散的知识点整理、归纳、对比、纵向、横向串联,将“点”连成“片”,将“片”汇成“面”,使它们成为知识链,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如我在复习数字、数量、时间、日期这一板块时,我将话题设计为numbers,教学目标是:1.复习有关数词、序数词、月份、星期、年份的单词。2.复习以下句型:①What
day is it? It's ____.②When is it ?It's
____③What's time is it?
It's
______.又如在复习Weather这一话题时,我归纳复习了描述天气的形容词、四季名词、季节性娱乐活动名词、动词,询问及描述天气的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
教师在设定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整合时,需要做到:删掉一些不适合自己学生的东西;在解读的教材过程中要修补一些东西;有些教学内容不准确,或已经过时了,就应用别的内容来代替;语言是个积累,量越大,它的积累速度就会越快,在教材处理过程中应建立一个大的教材观,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
策略二、以任务为单位依次推进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以学生“能做某事”描述方式设定了各级教学目标和要求,强调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因此,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来复习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理念。
在复习weather这一话题时,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第一步,课件呈现中央九台晚间天气预报让学生观看,并了解以下内容:标有中英文的天气图标、单词:temperture温度、degree度数、below零下、fahrenheit华氏。第二步,图片出示四个城市的天气:北京、上海、哈尔滨、海南的气温,比较在同一个季节天气的差异。第三步,学生小组活动:讨论每个季节人们常见的活动?第四步,出示近十年的气温变化图,比较十年前与现在的气温,全球变暖,环境污染严重,并让学生讨论我们该怎么做,对学生进行人文性的升华教育。这样通过几个任务,帮助学生形成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事实上,复习目标是通过语言实践完成的,每个任务的完成都以活动为依托,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就能系统地梳理所学语言知识,使语言技能螺旋式提升。
策略三:以话题为牵引贯穿语法
学习英语,语法很重要。但它却常被孩子们视为枯燥机械的代名词。为此,我把语法的复习融入话题教学活动中,借助话题作牵引,创设情境,设计一定的任务,使知识前后贯穿。话题复习Tom's
family一课时,我将教学分为三大块:
1、T: This is a photo of
Tom's family.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his family? Where are they? What did
they
do?开始部分,通过谈论照片上人们的动作,引出一般过去式。2、T: In the picture ,
they were very happy
and busy .But What are they doing now, can you
guess?通过猜测Tom一家人的活动,引出现在进行时。3、Tomorrow is Saturday,
do you want to play
with Tom. Let's look at Tom's plan for weekend, what is Tom's
family going
to do,?总结本环节出现的语法知识点:
一般将来时,并进行相关练习。这样通过Tom一家不同时期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了什么时候用什么时态,并且该如何应用.
二、建构---话题式复习课实效性的关键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因此,我在复习课中,通过语言内容的话题式整合,
在重新建构中活化知识,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内化.
(一)、激活旧知,奠定建构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只有在旧知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在新旧知识互相碰撞、互相联系的过程中,逐渐生成新的意义。因此,复习课要重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有序的再现,形成知识链,构建认知网络,帮助学生吸收、消化,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话题复习shopping时,在语言运用阶段,某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项活动,学生按小组自由选择clothes, food,
fruit,
stationery这四个话题,每一组围绕话题提供的实物进行对话训练。
Clothes: T-shirt, blouse, trousers ,belt, tie, shoes, gloves,
socks
Food: biscuit, bread, soft drinks, juice, tea, coffee, noodles,
sandwich
Fruit: mangoes, bananas, apples, peaches. pears,
grapes,
watermelons
Stationery: rubber, ruler, notebook. Copybook, pen, pencil case,
ball pen
这样不仅很好的复习服装、食物、文具、水果单词,让他们都觉得有话可说,也为学生后期教学中的语言交际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起到了极好的复习效果。
(二)、创设情境,完善建构条件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在复习课上,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从而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连在一起,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力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发现。
特级教师沈峰在复习Asking the way这一话题时,首先归纳问路的多种表达,然后让学生选择情境,编对话:
情境一:1.你上学要迟到了,只好…….
2.你的同学突然生病了,你和几位同学送他去医院。
3.你和同学本来约好骑自行车去图书馆,忽然天下雨了。
4.你和奶奶本来准备步行去公园,但奶奶累了,只好…….
情境二:把我们本地的地图出示在屏幕上,一个旅游团来我们这里旅游观光,让一个同学充当导游,旅游团的人问路。让小组间开展对话竞赛,对话可以拓展,看看哪组同学编的对话最好。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师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三)、点拨方法,提供建构途径
Chinese holidays:
May Day\Spring Festival \National Day\Mid-Autumn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记忆规律因个人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和记忆特点。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复习中,我尝试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在整理知识的过程通过思维再现、记忆提炼,把单元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图,有的放矢地复习。我首先在课前将复习的话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然后再根据复习课上展示的内容及老师的板书,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整理思路,相互补充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整理出了简洁清晰、一目了然的关系图。某位学生在复习Holiday这一话题时,作了如下的思维导图:
HolidaysDatesActivities
Children’s DayThe 1st of JunHave parties at
school
………
International holidays:
Children’s Day\New Year’s Day\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Foreign holidays:
Valentine’s Day\Easter\April Fool’s
Day\Halloween\Christmas\Thanksgiving……
这样,通过运用图文并重的方法,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不仅挖掘了学生的放射性思维,提升了思考技巧,还大幅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
三、练习---话题式复习课实效性的保证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
因此及时地进行教学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复习课上,教学反馈通常是通过练习的形式展开的。练习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恰当的练习题不但能巩固、拓展、深化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也能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通过练习可以进行教学反馈、教学调控,促进预定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练习设计的合适与否,练习呈现的时间合适与否,练习的形式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等等,都将直接印象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本人在复习课的练习中,从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角度出发,以话题为中心,分三个层次设计练习:(1)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或扩大知识面的练习;(2)使所学知识和技能系统化的练习;(3)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例和情景中的练习。在复习public
signs话题时,我做了如下的练习设计:
第一层次,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复习常见公共标志的含义,及相关句型,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层次,Topic:As a primary school
student , what should we do, what shouldn't
we do ?(Compete in two groups)通过小组讨论,将有关公共标志的知识系统化。
第三层次,Read the story of Mike ,give him some
suggestions.
Mike is a primary school student. He rides to school everyday and
parks
his bike on the playground. He always eats the food and drinks the
juice
in the classroom. He litters them on the floor. In the afternoon,
Mike and
his classmates often go reading in the reading room. He speaks
loudly and
sings loudly in it. After school , he often climbs the trees and
plays
football on the grass.
Write down the suggestions , at least five
sentences.
Mike, I know a lot about you from the story. I think
you
should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hope you
can do
better
soon.这样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练习过程是层递式的,这样的练习设计,指向于以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为核心,突出了练习的功能是要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地思考分析问题,特别是强调要在有一定的情境和场合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复习课堂需要练习,但不应该是为练习而练习或是为考试而练习,更不能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味泛,让老师辛苦。复习课练习要求综合性,针对性强,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折射更多的知识、寓含更多的信息,这就需要老师在上复习课时对练习精挑细选,拓展延伸,充分利用有限的练习资源,复习更多的知识内容。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环环相扣的各种练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练习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听说练习、操练练习,或个人练习、小组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总之,只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建构知识网络作为教学的关键点,把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作为教学的落脚点,通过话题的整合,优化复习内容,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复习,在学习上都有所收获和进步。也只有这样,复习课才会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黄振远:《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李英、黄艳明:《新课程教学设计(英语)》,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5、《外语教学与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