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2011-03-20 15:11:56)
标签:
教育 |
分类: 集体备课 |
费县小学六年级英语单元备课
学科 |
英语 |
年级 |
六 |
单元 |
二 |
时间 |
|
主备单位、教师 |
|
主题 |
illness; |
课型 |
|
使用单位、教师 |
|
||||
教 学 内 容 |
A:
B:
C: |
||||||||
教材 解读 |
2.本单元的教学是使学生掌握如何用英语表达心情并能简单陈述原因,使学生了解常见病的基本特征及进行简单治疗的英语表达法。如句型有:What’s |
||||||||
课 标 要 求 |
课标在二级目标中,对这一学段提出了具体的目标:1. |
||||||||
教 学 目 标 |
1.能够简单询问他人的身体是否健康、心情是否愉快,如:What’s
2.能够简单表达自己或他人的健康状况以及各种情绪和心理状态,如:“I
excited.
3.能够简单表达感冒期间的注意事项,如:Take
4.能够简单表达陈述产生某种心情的原因,如:“I 知识目标:
1.
2.
3.
4.
5.
6. 情感、策略、文化有关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理解健康的体魄和愉悦的心情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2.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合作学习,利用教材中设计的Pair 3.文化目标:让学生理解健康的体魄和愉悦的心情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
||||||||
教 学 重 难 点 |
重点:1、四会单词和句子的听、说、读、写。
2、Let’s
3、句型what’s 难点:1、四会单词和句子的读写。
2、Read 3、正确认读本单元所给出的7个音标以及相应的单词。 |
||||||||
学情分析 |
六年级下学期是小学生在升入初中前的最后一个学期,经过三年多的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和交际能力,并掌握了一些学习英语的技能。他们富有活力、思维跳跃极强、表现欲强。然而,他们身上也存在着缺点,所学内容因为广泛而掌握得不扎实,读写能力相对于听说还稍逊一筹,个别的学生行为习惯应再加强,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主动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善于提问。所以在教学中为了促进其在课堂上的耐心,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特别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评价手段,以便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欲望,达到预期的目的。 |
||||||||
课 时 安
|
第一课时:A.
第二课时:Let’s
第三课时:B
第四课时:B
第五课时: |
费县小学六年级英语集体备课教案
2011年1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
课题 |
Unit |
课型 |
词汇、对话课 |
|||
|
费城小学 |
使用单位、教师 |
|
||||
教 学 目 标 |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和短语:have
2.能够掌握四会句子:What’s
3.能够听懂Let’s |
||||||
教 学 重 难 点 |
`1、重点是掌握A、Let’s
围绕话题“看病”展开的句型:What’s 难点是正确拼写四会单词和短语、掌握四会句型。 |
||||||
教具 准备 |
1.教师课前制作有关身体部位的单词卡nose,eye,face,mouth,ear,head,leg,foot,hand,finger,以及本课时将要学习的新词(单词下注上汉语)throat,tooth,stomach 2.教师准备本课时教学图片,录音机和录音带。 3、课前安排一名学生配合教师,扮演病人。 4、学生制作本课时词卡。 |
||||||
对本主备稿的评价 |
|
||||||
教 |
二次备课 |
||||||
Step
1.
T:Hello,
T:I’m
2.
教师出示有关身体部位的单词卡(nose,eye,face,mouth,ear,head,leg,
finger,以及本课时将要学习的新词throat,tooth,stomach)学生看卡,Read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会话和单词复习活动,为新单词和句型的教学作了铺垫,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新内容。
Step
1、教师戴上Mike的头饰,T:Now,I’m
T:I’m
2、T:I
S1:I
T:What’s S1:我嗓子疼。
T:Me
3、教师出示自己贴着创可贴的手说:
4、
5、教师呈现图片(图片中画Mike发烧的样子并画一支特大号体温计,上面标出温度39度)T:Look!
6、教师利用肢体语体帮助表达:“I 【设计意图】设置有意义的语言学习情境,学习每一个疾病单词时都带有表情,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环境中,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注重了情感教育的渗透。
7、听A
Step
1、
2、
3、 4、“敲敲打打”活动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派一名代表站到黑板前。教师说单词或短语,请学生敲击听到的单词或短语,谁敲得既对又快得一分,最后得分高的组获胜。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进一步复习本课的新单词和短语。
5、自编Chant,师生一起有节奏地吟唱。
What’s
What’s
What’s
【设计意图】通过吟唱chant,既调节了学生的情绪,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单词、句型,为Let’s
Let’s
1、What’s 2、让学生先看图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描述,然后听录音正确标号。
3、Check
Let’s
Girl:My
Boy:I
Girl:I
Boy:I
Let’s Step1.Presentation
1.T:The
2.Listen
3.Open
Step 1、师生分角色读,学生分两大组分角色读。 2、学生分组进行分角色朗读。 3、选三组同学进行朗读表演。最后一组可让学生试着脱离书本。
【设计意图】
Step3
1.T:
2.
T:I
S1:What’s
T:I 3.学生分组进行对话创编,教师适时进行指导. 4.找二到三组学生进行表演。教师给予评价。
Step 1、小结。教师引导学生齐读板书。 2、完成配套练习册第10页一、二、三题,第11页五、六题。 3、Homework (1)听录音,朗读词汇和对话。 (2)拼读背诵四会单词,短语及四会句子。
(3)制作Let’s 板书设计:
Unit
A、Let’s
教学札记: |
|
费县小学六年级英语集体备课教案
2011年1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
课题 |
Unit |
课型 |
阅读课 |
|||
|
费城小学 |
使用单位、教师 |
|
||||
教 学 目 标 |
1.能听、说、认读动词短语get/have
2.能听、说、认读句子If
3.能够理解并会朗读Let’s 4.了解Pronunciation部分的内容。。 |
||||||
教学 重难 点 |
1.重点是理解并正确朗读短文。 2.难点是理解条件状语从句和时间状语从句,并能用这两种从句简单问答。 |
||||||
教具 准备 |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词卡、图片、小黑板。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
||||||
对本主备稿的评价 |
|
||||||
教 |
二次备课 |
||||||
1.Free
T:
S:
T:
S:What’s
T:I 【设计意图】问候式的开课,一能使学生感觉亲切,二能引出之后要谈论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How。
教师依次出示Let’s
3.播放Let’s
How
I
How
I’m
【设计意图】通过chant歌谣
Step
1.T:
师生齐唱:
【设计意图】歌曲If
2.T:
S:
T:
S:
T:
T:
S:
T: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猜测,使学生体会might的含义,既有趣又能复习各种生病的症状,训练本课关键句型If
3.
4.
1.略读
(1)T: (2)学生快速默读短文,根据短文判断句子正误。
a.Some
b.Many
c.
d.If
(3)Check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阅读,让学生做出简单判断,树立学习的信心。
2.细读
(1)教师用小黑板出示问题a.How
b.What
T:Read (2)学生仔细默读短文,圈出重要句子,并在小组内讨论,回答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勾,划,圈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Check 【设计意图】通过回答并写答案,培养学生仿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Listen
4.Read 5.找2-3个同学起来朗读短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声朗读,培养朗读能力,增强语感。
Step
1. (1)教师扮演医生,一名学生扮演病人,“医生”边询问病情边给“病人”开处方.
D:
D:
D:
D:
D:
D:
D:
D:
D:
处方:
Symptom(症状):
Diagnosis(诊断):
Advice (2)学生分组完成看病开处方游戏。 (3)找2-3组同学进行表演,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型活动中扩展阅读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
(1)T:My
(Hi,
How
【设计意图】本节课着眼于患病后的病症及解决办法,而我希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导向:防患于未然。因此我将此次拓展内容定位在预防上。既能将自己的常识和已学语言知识运用于本课的新句型If 3.Pronunciation (1)板书单词,如:home,snow,nose等,师生齐读两到三遍。教师在相应字母或字母组合下面划线,引导学生说出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写出音标,让学生感知音标的音与形;再用类似方式呈现其他音标。
(2)教师让学生听录音,带领学生认读音标和例词,指导学生归纳发音规律,并帮助学生完成Read
(1)做配套练习11页7题,12页8题、9题。 (2)小结。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共同复述本课时主要内容。 (3)Homework
a.朗读课文三遍。可以把A
b.完成Let’s c.尝试用英语说出更多远离感冒的建议。
板书设计:Unit
If
How?
Have
What?
|
|
||||||
教学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