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喊故乡

(2023-12-13 10:46:23)

    喊故乡

 

李胜 

 

2007年09月27日11:19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网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明月静绕的温柔之夜,异乡都市里的车流山花烂熳般地在街市灯的引诱下,文雅了踽踽穿行。我思绪的深邃里一幅艰辛为生活所累满布折皱沧桑的老脸,时常牵萦碾压在我无法抹灭的心影里,是故乡吗?是故乡的老父吗?是故乡可亲的老母么?

  我对父母的思念是无尽止的。我把不孝之子归结到父母对我真挚的爱,父母的坚强和执著令我涕泪难收。去年七月,年逾花发的父亲因了肠粘联的后遗症,卧住医院疾苦难耐时,当时,我正在千里之外的烟台学习。此前,父母双亲为了筹点如数的钱让我外地学习,已是两月肉星不食(当时我单位的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可想而知,病中的父亲引发病的程度何等恶疾,才肯在一个雨雾绵绵的夏夜由邻家的小手扶拖拉机送到五十里外县医院的。一个多星期后,我才匆匆忙赶回家,见到病榻上吸着氧打吊针的父亲,父亲已瘦弱的仅有一架躯壳了。我惊慌失措地看见,见到我的父亲,两行浑浊老泪缓缓跃入凹下的腮边,我握住父亲的手,默默低下头。医生告诫:老人年岁大了,重活不要再干了,尽可能保修身子,硬凉食物都会引发肠粘联的再疾。父亲出院日,七十三岁的父亲硬是不让家人搀扶,自个晃动着跑下的医院大楼的台阶,看着父亲蹒跚的身影,我的泪水模糊了双眼,我喊着,父亲,慢一点;父亲,慢一点,也跟着跑下楼去。

  九九年七月末接到北师大入学通知书是在父亲病重期间,我一直把它珍藏在心中,看着急需钱治病的父亲,我私下已决断,学是上不起了。的确,上学这事是我心中的一大喜大悲。我曾偷偷地向我五十岁的姐姐提起此事,尔后又立即苦笑着否定这种不明智的想法。姐姐至高的劝言是令我安心工作,父母年纪大了,找个安定的小家,是立命之本,不能再让年迈的双亲因我牵肠挂肚了,我默默地点头。几乎失去劳动能力的父母几年前已把田地给了哥家,视犬孙绕膝,安享暮年了。我死灰复然的心是父亲病逾回家不几日又坐车来小城坚决要我北来读书的。父亲是个朴实不善言语的人,没有那么多的大道理,只是反复地说,和我母亲合计好的,孩子,去读吧……我读出父亲那红红眼里的丝丝伤叹,整整一个夜晚,我坐于父亲膝间,读懂父母双亲年迈激情的心。那夜,我是倒伏在父亲的肩头失声大哭的……

  九九年的阴历八月十五那夜,学校已开学一个星期,将离故乡的我随便割了一斤猪肉跑回家。白发苍苍的母亲早就在村口迎候多时,高兴地掂跺着小脚,跟在我的后面,母亲拍着我背上的尘土,一个劲说家中没人爱吃肉,我想是母亲责怪我枉花钱了。家门口,特别耀眼摆放着几张生锈的老苦镰和几双破旧的布鞋,我知道这是父母亲前些年专为下地干活用的,被母亲洗的白净破烂,仍家珍般的收藏着。我问,父亲呢?母亲只是说出去了,一会回来。等母亲把晚饭做好,还不见父亲的影子,我偷偷溜出家门,听小侄女说,父亲和大哥正在田里干活,小侄女还把嘴贴在我的耳间,小声告诉我,昨天一天早,母亲去表哥家拄着拐杖给我借钱,半路上摔倒了。我惊了一下,疑惑着,急急向田间奔去。昏暗的暮蔼里,在将熟的稻田间,一抹轻薄的纱雾中,一浊黑的影儿在田间晃动,齐胸的稻浪在他的周围低伏摆动,他手挽竹蓝,努力着,一把把地抛撒湿热的麦种,动作是那样缓慢和笨拙,稻田被他踏的摇摇晃晃。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有飒飒的风鸣和踩踏稻子的咯咯响动。是父亲,是几年已不再劳作而今耕作在田间的父亲!父母亲为我的再次求学硬是与娴孝的哥姐争吵了要下一亩薄田,为他那个无用的儿子——我,补济一点上学之用。一生坎坷困顿的父母亲,带了长久未愈合的劳累之伤痛,在人生暮年,毅然又紧拉起生命的帆绳,生活的磨砺似一把坚硬的盐巴,正抛击入父母殷殷流血的沧桑人生里。看看昏暗的天日,我喊着,父亲,父亲。母亲勾了一篮火红的辣椒,从菜地里迎着我走出来,诠释着劳作之轻及微不足道。我无言以对。

  两个星期后,我收到哥哥代父亲写的来信,父说,我们知道你在工作中的不顺心,孩子,社会关系似一张网,它只会粘住苍蝇,蚊子,但它不会网住一只傲然蓝天的鹰。大学四年,我拼命学习,我这个年龄的人比一般的学弟学妹大近五、六岁。家庭没有经济来源支柱,我就打小工,买过报纸,推销过日用品,做过家教等很多种活计,后来的喜欢上写文章,便给报刊写稿,做兼职采编,两年多时间我给学校及我们中文学院写新闻稿达30篇。有时该交学费前一、两月,还没有多余的钱,实在没有办法,我曾两次偷偷去医院做人体实验。大学第二年的头个学期我过了英语四级(对我来说,学英语令我确实头疼),学院的各种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去西部支教,给贫困学生自发捐款等,第三年我入了党。大学生活让我充实又难望。四年来我曾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中国文化报》《作家》《当代小说》《时代文学》《小小说选刊》《文艺报》等近三十家报刊杂志发表文学、理论文章四十万余字,十七次获:曾获当代小说奖 全国散文征文奖 济宁市建国50周年文学小说三等奖和散文一等奖等省市以上文学奖。作品《悄索朗园》入选广州人民出版社《全国优秀散文集》(2000年) 《晚霞》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获奖散文集粹》一书(2001年) 《罪人》入选《99’年度中国最佳小小说》一书。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的《德国女孩梅》《今日郭路生》等报刊曾引起较大影响。由于成绩突出,2002年9月《微苦的乡情》一书由北师大公费为我隆重推出。其文集有小说卷和散文卷组成,共计30余万字。

  我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回顾我的快乐的大学时光,不能不想起我的故乡。如今,怀了一身思念的我,在这华灯跃银,繁花飘香的首都北京,虽山水千隔,身居它乡,然,我时时地怀想着遥远故乡的小村,和小村里的老爹娘。喊一声:故乡,您还好么!(作者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