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蠡园中学,一所非名校的拔节故事之一(转)

(2009-04-21 11:02:41)
标签:

蠡园中学

教育改革

教育

分类: 教育思考

【按】

下周一,我们将赴无锡蠡园中学考察学习。先转发此文,以飨同仁。

 

蠡园中学,一所非名校的拔节故事

转自:http://www.wxjy.com.cn/xwzx/readnews.asp?newsid=35231

http://www.910cn.cn/UploadFile/2008-5/200851914431658.jpg 

    蠡园中学,无锡滨湖区的一所普通公办学校,就像它隐映在太湖之滨的湖光山色之中那样,除了“江苏省示范初中”这个算不上稀缺(获此称号的学校达千所之多)的头衔之外,几乎没有其它省市以上行政认可的荣耀。但是,这又是一所非常有特点和潜质的非名校,以我的职业敏感判断,这是我省继洋思、东庐等学校之后,又一个独具价值的初中教育典型!

    不信,你听听它那拔节的声音:都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近年来蠡中美名在太湖之滨不胫而走,它不仅成为百姓人家择校的瞄准目标,连机关干部、学校教师也竞相将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有的家长像在组织一场接力赛,自己的孩子在这里毕业了,又将亲戚朋友的孩子介绍到这里。

    或者,你来测量一下它的成长脚步:一所坐落于城乡结合地区、没有生源优势也没有特别师资优势的学校,从2001年开始,中考成绩节节攀升,在锡城公办学校中总是名列前茅,今年再次以较大的优势荣获滨湖区第一。千万不要以为蠡中只有分数,否则那至多也就是个应试的典型,真正的看点还在该校与众不同的获得分数的途径,还有分数之外的那些广阔空间。

    最好,还是与我们一起来触摸一下那些生动的蠡中故事吧,没有惊天动地,也非“传奇”和“神话”,只有真实和平凡:怎样分班,怎样上课,怎样作业,怎样开会,怎样评价……正是这些普通与平凡,才构成了真正的教育生活,折射了蠡中人的梦想、激情与智慧,也诠释了一所非名校不平凡的崛起之路。

 

    1、读书,就是一场毅力竞赛

    200739,华灯初上的晚上,无锡蠡园中学略显简陋的体育馆内济济一堂,该校师生和部分应邀的家长们聚集在这里,参加2006年度蠡中教育颁奖典礼暨“学习型家庭”表彰会。大会进入了最后一项议程:有请邱华国校长揭晓第二届“蠡风杯”读书毅力竞赛结果!据主持人介绍,蠡中的第二届读书毅力竞赛是从2006315(消费者权益日)这个不掺假的日子出发的,当时学校有29位同学与校长承诺:从这一天起,一年之中每天坚持读书半小时,并将读书心得适时投进校长信箱。届时校长亲自给他们颁奖!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人兑现了承诺,能获得校长亲自颁奖这份荣耀?话音刚落,会场内突然一片寂静,近千名师生和家长的眼光齐刷刷聚焦台上:只见邱华国校长走近放在舞台中央的校长信箱,慢慢打开,他将这场读书毅力竞赛结果交给了主持人。“获得第二届‘蠡风杯’读书毅力竞赛这一大奖的是——初二(4)班孙祎祎和初二(2)班沈乐乐!感动,震动,掌声雷动!是啊,这发自肺腑的掌声应当属于她们!一年来,没有监督,没有提醒,无论酷暑寒冬,不管平时假日,不论繁忙空闲,尽管也有过犹豫和挣扎,但他们还是信守承诺,坚持每天读书不止!特别是孙祎祎还是个家在外地的女孩,连回老家过年走亲戚那几天都坚持了下来,这是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看着站在用她的读书心得纸片串连图案中的孙祎祎,人们将发自肺腑的掌声送给了这位坚强的女孩的同时,也将震撼和反思留给了自己。读书毅力竞赛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活动本身,它让在座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震动!颁奖结束之后,学校接着宣布启动第三届读书毅力竞赛,活动对象扩大到了全体师生和家长,活动内容也由单纯读书扩展为阅读和写作,由纸质媒体扩展到电子媒体。

    蠡中的读书活动远不止这一件,邱华国说过,校长应当是一台读书发动机。几年来,他这台发动机真的开足了马力,将读书的动力传递到了校园内的每个角落。当学校图书馆还没有建好的时候,他们在教学楼前最显眼也是最方便师生的地方,建起了绿色书屋,陈列了适合师生阅读的各类图书数千册,并且实行自助式管理。本校师生,自觉按照管理规定,就可以在这里实现全天候无人监管的自助式借书还书,这不仅最大限度方便了师生,而且培养了师生的自律意识与自爱的道德情操。每年一届的读书节,除了师生自己的读书报告,更有知名作家走进校园,与师生零距离接触,将更多的师生卷进读书的浪潮。学校自编了校本诵读教材《采桑集》,学生人手一册,在老师的指导下按要求阅读背诵。学校改革语文成绩的评价方式,将课外阅读情况列入了学生的评价系统,成为语文成绩的一个重要构成。新年学期开始,教师们经常能收到学校送给的特别礼物——书籍:《细节决定成败》、《谁偷了我的奶酪》、《学生第二》、《第五项修炼》、《A管理模式》、《蒙牛内幕》、《自主学习》还不是这些礼物的全部。为适应师生网上阅读的需求,在学校的网站上,专门设立了“校长荐读”和“教师荐读”的空间,校长几乎每天向全校推介值得阅读的文章,至今已推荐了7百多篇,教师相互推荐1千多篇。招聘教师时,学校总会有这样一道经典题目:“说说你最近的阅读书目和体会……”他们认为,读书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热爱读书的教师素质差不到哪儿去。他们不仅在校园里宣扬系统的读书主张,而且将这一主张扩展到社会,每年开展“学习型”家庭的评选,倡导建立家庭书屋。写信给学生家长,吁请他们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这样说,在今天的蠡中,读书已经从一种学习习惯升华为教师们的教育信仰和内在需求,成为师生无法放弃的精神生活方式。

http://www.wxlyzx.com/eduinfo/uploadfile/200903/20090319093902138.jpg

    点评读书,的确是一场毅力的竞赛,而且它的赛程很长,贯穿了人的一生。但是,这场竞赛的起点却在学校。可就在这个起点线上,就有人站错了跑道。在社会强大的功利性需求的驱使下,本该是是读书的美好年华却被淹没在茫茫题海之中,上学不读书甚至教书的只读教科书几成普遍现象。学生异化成为考生,读书的人成了做题的人。铺天盖地的作业,没完没了的考试,挤占了本该读书的时间,耗费了许多学生宝贵的生命。蠡中的管理者围绕建立书香校园,发动师生读书的主张正是回归了本来的跑道,也是回到了教育的本义。但愿更多的孙祎祎、沈乐乐选择在这条路上起跑,心无旁骛,坚持到底,到达胜利的终点。

 

    2、从“分班而教”到“选班而学”

    20068月下旬的一天,蠡中关于召开家长会的通知让一位姓骆的家长感到诧异且不安,他的经验是学校的家长会一般都安排期中或者期末考试后,而且也是程式化:先是老师总结这次考试的基本情况,接着就是那些好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介绍经验。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他每次只有聆听的份。可这次孩子刚入初中还没开学上课怎么就要开家长会?828晚上,许多和他一样忐忑不安的家长陆续来到学校。与以往不同的是,一进校门,家长们就象客人一样受到热情接待,他们被引导到设在学校体育馆的会场,会场内气氛热烈而温馨,会标上写着“无锡市蠡园中学2006年选班家校交流会”。会议准时开始了,校长一番欢迎词后,开始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核心理念,办学方针……这些尽管他听得似懂非懂,但已经隐隐约约感到这所学校有些不一样。接着,校长重点向他们介绍了学校今年开始的一项改革:“变分班而教为选班而学”。学校从这一届新生开始改变传统的分班方式,根据对学生学习情态、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综合调查分析,学校开出自主学习班、学力强化班、英语强化班和微机助学班等个性化班级,并根据班级的不同情况调整课程,配备师资,以尽最大可能保证每一个孩子在这里得到适合他们的发展……会后,家长们从老师手中拿到了一张“选班菜单”,开始为自己的孩子选班。菜单上详细开列了可供选择的班级类型,并对每类班级的预设班级数、主要服务对象、师资特点、教育教学特色和班级的“加餐课程”(即增加的特色课程)进行了说明。这张表上还有学校对该生学情调研的资料以及学校给出的选班建议。“这孩子分到哪个班从来都是学校的事,哪有家长也能作主的?”蠡中的做法不仅让家长们感到很新鲜,也让他们感到来自学校的信任与尊重。多数家长与孩子商量后,觉得学校给出的选班建议基本适合,在第一志愿里填上了自己选定的班级,还有些家长在规定栏目里写上了对学校的建议和期望。也有近20位家长没有听从学校的建议,他们根据孩子的愿望和班级的特点,重新选择了自己认为的合适班级。这一次选班,不少人曾担心家长不理解,但是,初一年级新生共340人,整个选班活动一共持续了3天,顺利平稳,出现了家长学生和学校三方满意的局面。

    为什么要改分班为选班?他们认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的均衡不是简单的平均。地处太湖之滨城乡结合部的蠡中,就读的学生除了本地的之外,还有大约一半是外来工子女。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孩子们,学习情况千差万别,传统的分班教学不仅组织难而且效率低。怎样在公平和均衡的前提下,找到一种适合学生发展且家长又乐于接受的办法?他们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这项改革措施。

    点评班级,学校教学组织的基本单元,分班,学校教学管理中应有的基本权力与责任,但近年来这个简单的问题却越来越复杂了。试验班,特色班……分班成了聚财的手段;重点班,强化班……分班成了应试升学的基础工程。当这些变异的措施受到社会诟病和行政干预的时候,多数学校又简单从事,从高分到低分平均分班,然后让教师抓阄领班。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生命像是赌场里发牌女郎手中随机发放的扑克牌。这种貌似公平的平行分班,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因为它是以管理者的意志为中心,无视学生的生命差异和发展的个性需求。蠡中改革了这一弊端,变“分班而教”为“选班而学”,旨在探索一种学生需求与学校供给、因材施教与教育公平之间平衡发展的路径。我不敢说这一做法是完美无缺的,但他们的思想深处是对学生的高度负责,他们的做法也是富有创造和充满智慧的。

 

    3、新课堂教学

    课堂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不过,蠡中的改革并没有直插核心,而是选择先易后难、由外而内的路径。他们自称为“农村包围城市”。的确,在进入课改攻坚战前,蠡园中学已经开始了一系列“农村包围城市”的动作:实施校内人才市场,解决教师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问题;建设积极情态、开展自主学习,解决想学和会学的情感体验问题;实施新的学科教学质量评议方案,解决学科教学的科学评价问题……所有这些都为即将进行的课改攻坚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学校管理方式及教育教学思想有所触动,推动了学校办学业绩积极稳步上升。但蠡中的领导层认识到,课堂改革的核心问题远没有解决,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从属的状态、灌输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和作业训练偏多,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欠缺,依赖加班加点提高学生成绩的做法还时有回潮。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推动课堂教学这一核心改革!为此,学校先后组织教师三上泰兴洋思中学、两赴山东杜郎口中学以及南京市溧水东庐中学等省内外20多所学校参观学习。先行的教学改革典型带给他们思想的洗礼和改革的冲动,但路在何方还远未形成共识。此时学校并没有急于求成,为了将校园里已经萌发的改革愿望引向理性的轨道,让改革的步子走得更加科学更加扎实,学校组织中层干部和部分骨干进行理论武装,《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自主与引导》、《最佳课堂教学案例》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书籍成了他们学习研讨的必读书目。随着学习和思考的深入,不仅课堂改革的迫切性为大家所共识,蠡中课堂改革的战略思考和现实路径也越来越清晰:

    课堂改革的方向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

    课堂改革的突破口: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时间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学生自己能够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启发引导者。

    为了把这些思想变成可操作的方法和路径,他们先后9次召开校内外各种类型的课堂改革专题研讨会,一次次分析校情,一次次修改方案。在华东师大、江南大学以及无锡市滨湖区教研中心多位专家的论证和指导下,20068月,凝聚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心血的“六助”课堂改革方案终于呱呱坠地。“六助”方案是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一套帮助系统,是理论指导下的一个实践操作模式,其具体内容是:

    备助:明标定策。就是教师在新课开始之前,与学生充分交流,集体讨论确定教学目标,商定本课或单元学习的主导性策略,确定引导学生自助学习的具体要求和检测题,并形成助学案。

    自助:学知探究。按照教师的要求,学生通过专门的时间安排,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理解,自我测试,并将发现的问题以合适的方式记录下来以备求助。

    求助:回馈显疑。正式上课之后,学生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以便向同伴或教师求教。

    互助;解疑提升。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进行相互提问,互相帮助,能够在小组解决的问题首先在组内解决。

    补助:拓展提升。教师对学生在自学和互助的基础上还无法理解的问题进行精要的补充讲解。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续助:拾遗巩固。学生在课后再次进行学习反思,查漏补缺,完成教师布置的巩固性练习。

    尽管有校方的解释,但我们总感到这些概念有些枯燥,于是,我们决定到他们的课堂实地考察一下,教师们能否将枯燥的概念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行为。执教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教学《伤仲永》这篇文言短文。前两个环节也就是“备助”和“自助”已经完成,课堂教学从第三个教学环节就是学生的“求助”开始,直到布置课后作业。不见了教师的精彩表演,也看不到学生的小手如林(因为他们实施了新政:课上的发言不需举手),学生活动的时间非常充分。如果用传统课堂标准来看这堂课,恐怕很多不合规矩,但换一种标准你就看到不同的精彩:一是颠覆了传统的教学逻辑,由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整堂课都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紧张的学习活动,而不是教师的灌输和表演;二是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不是按照通常的教——学——练的流程来安排,而是以学生认知的心理流程为依据来结构的。特别是他们创造性调整课时安排,根据新的课堂结构需要,挤出独立设置的时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制度保证。三是颠覆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千百年来,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角和主宰,但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和职业价值发生了变化:他们再也不能玩独角戏,必须放下身子,与学生平等交流,从居高临下的传道授业者变为学生学习的触发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点评“六助”课改,看起来只是教学结构的调整或教学流程的变化,果真如此,它不过囿于教学技术革新的范畴。但实际上蠡中的“六助”课改的背后,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思想的巨大变化。“方向决定结构,结构决定流程”。思想理念才是结构调整和流程变化的依据。“六助”,不是新造了课堂教学的几个概念,而是重建了课堂教学的逻辑:凡学生能学会的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能“自助”的,同学不互助;同学之间能“互助”的,教师不“补助”),教师所做的只是他们遇到困难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助生自助”)。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从培养应试能力到培养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这是“六助”课堂所持有的理念。倘能如此,名之为“新课堂教学”无疑是确切的。当然这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斗”注定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还是一场综合战,对此,蠡中人已经做了不少准备,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会取得“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战役的胜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