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文字是不是同理
(2022-11-02 17:50:56)一边嗑瓜子,一边看鱼姐的书,《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不记得哪一年开始追她的博客,只知道很久很久。
她一直写啊,写啊,我也一直写啊,写啊,我自不能和专业的比,但是,有些看法是相似的,比如,她写:“因为我切身地感受到:认真地做一件事情,心无旁骛地一直做下去,其实是会让人产生幸福感的。”这篇的标题我也特别喜欢——“任何事情做久了,神就上了身”。
鱼姐说,“这句话,是作家贾平凹说的。”
我写博客十年,写公众号两年半,写作这件事,不敢说有神气附体,只敢说,越来越停不下来,越写越通体舒畅,大概率是活到老写到老,到那时,再看看有没有神之灵气。
这种写作之灵气,指写作不费什么力气,看起来像是妙手偶得,佳作连篇,被人喜欢。
我用业余写者的业余方式,不求精进,若努力向优秀的人学习,只怕越学越不自然反而迷失了自己。命运给我们的一条道路上,各自形成我们各自的生活模式,不能向左走也不好向右走,若是“神上了身”,便如同长了翅膀,不愁不能向左向左,直接飞吧。
今天并不想写书评,所以转场来了——
厨房里,蒸着包子,我嗅到面粉发酵后的味道……老洪下午钓鱼,他说三点结束,现在都都五点多了还没有回来,他说钓鱼回来帮我取顺风快递,迟迟没回来,那么我在东方甄选买的馒头明天才能一睹芳容。
现在想想,越想越奇怪,什么念头促使我买馒头?山东馒头的口碑?还是他们的小黄车里馒头最便宜?还是通过自己的举动表现对高学历的膜拜?
远道而来的馒头会比我的包子好吃吗?
白萝卜肉馅包子,萝卜两块钱,前腿肉,20块钱一斤。包子咸淡适中,微辣可口,但是有个疑惑,为什么上层蒸笼里蒸出来的包子暄呼呼的,底下一层则像死面包子?一同入锅,一锅两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天色越来越晚,老洪终于回来。这么晚回来,是因为鱼儿开始吃钩,他舍不得走,直到看不清鱼浮,不得不走。
在规定的三个小时内,他只钓到两条鱼,别人也差不多,别人收鱼竿走人,反正,鱼票上的鱼不因为钓不到而少他几斤。
老洪不走,继续钓,此做法超出游戏规则,超出的部分便要从鱼票上扣除,若在那规定的三小时内钓到鱼,那才叫双倍获得。
我说,你傻啊,钓和不钓都是那么多斤鱼,还钓什么钓。老洪说,钓的鱼比集体领到的鱼更好。
能有啥好坏区别?我倒觉得他是在为自己的爱好做辩解。
为爱好付出种种,只有有同此爱好的人理解,比如我们日更,我们迷恋书写,没东西可写的时候也要把自己摁在电脑前,像不像站在河边钓鱼的人,甩下鱼饵,等鱼上钓。
钓一下午,也挺累的,所以老洪说:“哪里我们在钓鱼,分明是鱼在钓我们。”
我们写文字,是不是同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