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全城行动伸出援助之手展现人性光辉
(2010-11-17 14:04:25)
标签:
恩奇江宁路街道陆兰迪援助之手安置点杂谈 |
分类: 时政热点 |
你的身,在烈火中消逝;我的心,在寒风中破碎。一束束白菊,一个个花圈,一声声抽泣,寄托着我们无限的哀思。
大灾之后,大爱升华。昨日,不少市民自发来到了“11·15”的火灾现场,献上花束,用自己的行为表达着对死者的哀悼和关怀。他们中许多人和死者并不相识,但却甘愿换乘几部公交,风尘仆仆而来。
“我们可能做不了太多,但希望表达一位最普通市民的感情。
我们,都是一家人。”一位从虹桥开发区赶至现场献花的女士如此说道。
昨天19时,部分逝者家属也来到楼前,恸哭拜祭。在一旁,一同流泪的还有许多老百姓。
无论是16个临时安置点内提供服务,还是及时展开各种募捐援助,在各间无菌病房内展开紧急救治,都有充分理由让我们相信:大爱无疆。
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一起度过
这是一次跨越白天和黑夜的生命大营救,这是一次争分夺秒的时间赛跑。这里扑鼻的是消毒药水的呛人气味,这里也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人间温情。这里是通宵达旦在工作的医院火灾急救现场。
第一辆救护车很快赶到现场,第一个伤员完全脱离生命危险……子夜时分,走出灯火彻夜通明的医疗抢救指挥中心,迎着第一缕曙光,灾后急救工作开始进入第二个24小时。轻伤员们开始期待起回到亲人怀抱的日子,重伤员们还在呼吸机前顽强地抗争,而承担抢救重任的9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没有合过眼。
早上8点,瑞金医院烧伤科无菌病房。23名伤员已从其他医院陆续转来,数十名医生护士们在紧张忙碌着。就在刚才,一位伤员出现呼吸困难,专家组果断切开气管启动呼吸机。“目前伤员伤情平稳,从表面上看没有大面积烧伤外伤,但都有明显的气管气道吸入式灼伤,这种伤害是渐进式的,将逐渐加重。”
据介绍,伤后72小时是关键时期,第一个24小时的感染关已顺利度过。由于无菌病房必须完全与外界隔离,最大限度减少感染,目前家属暂时不能探望,院方安排主治医生定时定点与家属开展一对一沟通交流。
凌晨4点,长海医院烧伤科重症监护室,数十名医护人员正在紧张会诊中。“现在重症病危人数已经达到7人,有6人已经上了呼吸机。”专家分析,重伤员的危险时期至少长达2周,一旦粘膜坏死脱落会随时引发窒息,此外还有大出血危险。目前,医院方面每过十几分钟就要检查一次重伤员气道,随时冲洗清理预防感染。
目前住院治疗中年龄最小的王靓是个3岁小女孩。事发时,爸爸一手抱着她一手攀着脚手架,从1601室跳到15楼窗台整整花了2分钟。经过一段长长漆黑通道的爬行后,父女俩得救了。孩子被送到普陀区人民医院后,又转送到普陀区中心医院高压氧舱接受救治。昨天傍晚,主治医生告诉记者,小王靓已经基本脱离了危险。
19层“孤岛”逃生创造奇迹
从19层被大火层层包围的“孤岛”顺利逃生,顾氏父子不仅成功自救,还及时拯救了3位临危老人。昨天,在华东医院外科监护室,顾恩奇和他20岁的儿子顾崇超向记者回忆了最后一刻创造的人性奇迹。
事发时,顾氏父子和老太太一起在屋子里。“我妈妈69岁,体重有150多斤,两条腿都换过骨关节,平时走路离不开拐杖。”顾恩奇说。决定逃生那一刻,老人不假思索扔掉拐杖,在儿子和孙子的搀扶下摸到窗口。父子俩一个在上面推一个在下面托,一家子顺着脚手架爬到了15层。此时,15层外围被大火团团围住,下去的路已完全被堵住。他们立刻转身进入楼道,摸到了一间小房子里,关死了窗户。然而5分钟不到,大火已烧到了窗户,大玻璃瞬间漆黑。上海大学3年级学生顾崇超回忆说,“那一秒钟我只有一个念头,这也许是生命最后一分钟了。”但他很快告诉自己必须打消这一念头。
祖孙三人摸黑冲出了小房间,用毛巾被子捂住口鼻,踉踉跄跄下了两层后,老人瘫倒在地,“那时候我想,不行也要行。”顾恩奇说,他和儿子一人一个手拖着老母亲往下行,老人的身体在火堆上摩擦,着了火。到达8楼时,“救救我老头子,救救他……”一阵微弱的求救声传来,顾恩奇隐约看见地上躺着一对老夫妻。“当时没多想,就说大家一起逃吧。”这样让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在呛鼻的浓烈烟雾中,顾恩奇一个人背起了母亲摸黑凭感觉往前行,小顾一手一个使尽全身的气力拖上两位倒地老人,跟上了脚步。当他们终于冲破重重浓烟来到1楼时,只觉得最后一点力气已然使尽。
望着眼前一个个忙碌了一整夜的医护人员疲惫的身影,顾恩奇感慨地说,“我救了别人,别人也救了我,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个人理赔信息登记展开
在安置居民的同时,理赔工作也在有序展开。昨天,在静安区青少年第二业余体校安置点内,多家保险公司都设立了理赔登记点(见图)。
中国平安目前已核实,在“11·15”火灾大楼中共有76名客户,其中42名客户安全、2名客户身故、9名客户受伤住院、1名客户失踪、另有22名客户因各种原因尚未取得联系。
太平人寿紧急开展排查,已确认有4名客户居住在此次失火的大楼中,但这4名客户是否有伤亡情况还需进一步确认。泰康人寿上海分公司确认有1名客户在失踪名单内。新华人寿上海分公司也确认一位银发无忧客户住院治疗中。
记者还了解到,“11·15”火灾楼宇所在的江宁路街道曾投保街道社区综合保险,其中社区居民住宅火灾责任保险,每次事故累计赔付限额300万元,每户最高赔付限额5万元;因火灾引起的人身意外伤害责任保险,每次事故累计赔付限额100万元,每次每人赔付限额10万元。
昨天,太平洋产险通过理赔绿色通道迅速办结赔案,下午已将400万元保险金交给江宁路街道。
80后居委干部打开逃生通道
“带块近3年,和楼里的每个人都像亲人一般,一场大火夺走了那么多‘亲人’的生命,那么多‘亲人’的财产化为灰烬,悲伤难以言喻!”作为居委会分管火灾大楼的基层干部,永乐居委会的常晓璐偷偷抹了一把眼泪。一夜未眠的双眼已经彻底红肿,可深叹一口气之后,她又赶赴受灾居民临时安置点。
“下午2点多钟刚开始起火时,别人都是往外跑,小常却第一个向里冲,用最短时间一层一层叩开居民的每一扇门,大多数获救居民就是这样从火海里被拯救出来。”居委会副主任沈丽萍向记者讲述了前天下午大火发生时惊险的抢险第一刻。
“当时只知道大楼冒烟了,发现自己分管的大楼着火,常晓璐就带着我和同事冲进着火的大楼。”可是,由于浓烟弥漫里面太黑看不清,常晓璐又奔回居委会,从抽屉里拿了几把手电筒再往回冲,当时电梯还没有停,3个人一路向上直达28层,一层层向下喊门。
“下到10层楼左右一户人家有两位老人,老先生下身瘫痪,我们只好3人合力抬着他,拉着老太太,赶紧向下撤,一边撤一边打着手电筒继续喊名字。”回忆起救援时的细节,夏蓝的眼眶湿润了。在灾难面前,3名20多岁的80后青年显示出了不一样的成熟,半小时内他们帮助了数十位居民顺利撤离。
社会各界纷纷送上温情慰问
在前天的重大火灾中,本报退休记者陆兰迪的家被付之一炬。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献上浓浓的关爱。
一场大火,让陆兰迪家近4万册经典藏书、1万多张珍贵光碟,以及其丈夫、上海大学教授蓝凡毕生的写作心血,都在这场大火中全部被毁灭。不幸中的万幸,陆兰迪夫妇因为事发时恰好外出,与烈焰和死神“擦身而过”。
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向她伸出援助之手。本报党政工各级对陆兰迪高度关心,第一时间前往问候,并送去慰问金。报社所有员工也自发为其募捐,表达自己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