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放言轩
放言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43
  • 关注人气:2,8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水留住”的科学思考

(2010-07-15 14:37:34)
标签:

洪水

农田

洪灾

河水

一块

江西

杂谈

分类: 放言轩原创
7月以来,暴雨袭击南方部分地区,南方各地汛情连连告急,有的地方决了堤,大片农田被淹,防洪抗灾形势极为严峻。

记忆中,1998年那一次是最严重的了。大家都知道,九江长江溃堤,解放军战士用生命之躯谱写了一首感人的战歌。当时我在江西媒体工作,在抗洪第一线的所见所闻,除了震撼就是感人。今年的洪灾虽然目前还不及98年,但江西境内抚河堤坝的溃决还是令人震撼,电视画面上,洪水所到之处无不以摧毁一切的气势让人心惊肉跳:它既可以把县城和农田淹没,也能撕裂开坚硬的高速公路路基。

05年,当我第一次出国,坐飞机穿越在美国上空的时候,不禁被地面上的景致所吸引:飞机飞得不高,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田畴与河流,河水自由地流淌着,流经高的地方,就出现一块高地,流到低的地方,就形成沼泽或湖泊,田地不是整齐的方形,而是不规则的形状,适合种地的就种上农作物,适合养鱼的就围成池塘,还有的地方长满了大片的树林,房子就掩映在这一片看似不成型的环境中,但又显得十分和谐。据熟悉这里的当地同行说:当洪水侵袭农舍的时候,他们的房子会建在新形成的一块高地上,原来的地方可能就变成了池塘,原来的沼泽可能变成了农田,又长出了翠绿的庄稼。不但老美如此,据说古埃及人以前也是这样,尼罗河河水定期泛滥,人们会随着河水的变化而搬迁,洪水曾泛滥的地区变成肥沃的农田。

反观我们,在灾害问题上,某些地方的某些人总是夸大“天”的原因而压缩“人”的因素;在抗洪问题上,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夸大成绩而回避教训。单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洪灾的判断就多次使用“百年不遇”这个字眼了,1995—1998年的洪水几乎年年都要冠以“百年不遇”,好像不如此就说明不了洪情之大,有的地方甚至使用过“千年一遇”的说法。

98年大洪灾过后,我们似乎才有了些反思。其实科学界早已呼吁这个问题了,在水利项目上,必须得经过多方科学论证,是否对环境造成破坏、对气候造成影响。然而在遇到某些大的自然灾害的时候,许多长官意识还在主宰着自己的思维。

面对几乎每年都不期而遇的滔滔洪水,我们能否不盲目地抗洪?而是做一个科学地分析和规划,让水留下来,而不是流走,让人尽可能住在不被洪水侵扰的地方,农田也不必是整齐的,河水也不必是直的,让她生出一些支岔,时间长了,水留住了,环境也就改变了。

我不否认世界各地环境的差异,面对自然,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尊重并顺应大自然发展的规律,如此我们才能和自然更好的和谐生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