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天,天天是“大考”
(2010-05-28 15:06:15)
标签:
奥运世博大考大巴新闻宣传杂谈 |
分类: 放言轩原创 |
世博运营20几天来,客流量持续增长,5月23日迎来最大客流的36万人。园区运营在应对大客流上,措施得体,秩序井然,令人放心。这是成千上万名世博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背后是他们辛勤的汗水和不懈付出。
可以讲这样一个观点,世博运营没有范例。历届世博会的运营体制,运营思路,运行特点都不同,都有其特殊性。这和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活动有着明显的不同。奥运会的运营,有着一套非常成熟的组织规范体系。举个例子,奥组委为每个东道国提供了非常细致规范的媒体运营手册,那是一套极为规范的文本,细节规定得很细,作为组织方,你只要按规定做就行了。
有一位记者朋友曾经采访过北京奥运会,他说当时奥组委为媒体记者提供了往返于酒店和赛场的大巴,定点定班,到点发车。能够经常看见大巴上空无一人,却照开不误。这不是什么浪费,这是奥组委的硬性规定。而且大巴停靠的具体地点,比如距离某体育场入口的距离,文本上都有明确的规定,不能超过50米或100米等等……
说句心里话,这样的可操作性的文本,对组织方来说,真是求之不得。因为自己照葫芦画瓢做就行了。但是世博会就不同了,没有一个“葫芦”可划,更不是说“瓢”了。所以一切都是“重打鼓另开张”,再起“炉灶”。这个难度,可以想像。
所以世博新闻宣传工作,真可以说是从“无”到“有”,所有的方案都要自己做,所有的预案都要自己定,所有的环节都要自己想清楚,别人做过的,我们要做,别人没做过的,我们也要做。世博新闻宣传工作如此,整个世博运营组织工作更是如此。本届世博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世博,各项组织运营工作都是经过认真细致谋划,反复推敲演练,凝结了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真的很不容易。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世博工作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是存在许多“没想到”,或者“不周全”。比如,世博新闻中心地点的设置。现在世博新闻中心是设在一轴四馆永久性建筑中世博行政中心中。地点虽好,装修也好,工作环境更是没得说,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利于媒体记者的交通出行。因为记者们到达新闻中心获取采访信息,或者发稿,要先经过园区指定安检口,然后还要经过一段近2公里路程。对记者来说,非常不方便。不过,还好,在运营过程中,组织方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迅速找到了应对的方法,保证了为记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世博正式运营接近一个月,客流量的持续走强不断地检验着我们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因为我们准备得确实非常充分,同时我们也对自己有戒心,不能麻痹大意。180天的历练,才是最终的“大考”。只有“大考”是优秀的,我们才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做了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
可以讲这样一个观点,世博运营没有范例。历届世博会的运营体制,运营思路,运行特点都不同,都有其特殊性。这和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活动有着明显的不同。奥运会的运营,有着一套非常成熟的组织规范体系。举个例子,奥组委为每个东道国提供了非常细致规范的媒体运营手册,那是一套极为规范的文本,细节规定得很细,作为组织方,你只要按规定做就行了。
有一位记者朋友曾经采访过北京奥运会,他说当时奥组委为媒体记者提供了往返于酒店和赛场的大巴,定点定班,到点发车。能够经常看见大巴上空无一人,却照开不误。这不是什么浪费,这是奥组委的硬性规定。而且大巴停靠的具体地点,比如距离某体育场入口的距离,文本上都有明确的规定,不能超过50米或100米等等……
说句心里话,这样的可操作性的文本,对组织方来说,真是求之不得。因为自己照葫芦画瓢做就行了。但是世博会就不同了,没有一个“葫芦”可划,更不是说“瓢”了。所以一切都是“重打鼓另开张”,再起“炉灶”。这个难度,可以想像。
所以世博新闻宣传工作,真可以说是从“无”到“有”,所有的方案都要自己做,所有的预案都要自己定,所有的环节都要自己想清楚,别人做过的,我们要做,别人没做过的,我们也要做。世博新闻宣传工作如此,整个世博运营组织工作更是如此。本届世博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世博,各项组织运营工作都是经过认真细致谋划,反复推敲演练,凝结了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真的很不容易。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世博工作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是存在许多“没想到”,或者“不周全”。比如,世博新闻中心地点的设置。现在世博新闻中心是设在一轴四馆永久性建筑中世博行政中心中。地点虽好,装修也好,工作环境更是没得说,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利于媒体记者的交通出行。因为记者们到达新闻中心获取采访信息,或者发稿,要先经过园区指定安检口,然后还要经过一段近2公里路程。对记者来说,非常不方便。不过,还好,在运营过程中,组织方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迅速找到了应对的方法,保证了为记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世博正式运营接近一个月,客流量的持续走强不断地检验着我们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因为我们准备得确实非常充分,同时我们也对自己有戒心,不能麻痹大意。180天的历练,才是最终的“大考”。只有“大考”是优秀的,我们才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做了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
前一篇:沙特馆太火:高峰排队要8小时
后一篇:劳工收入提高没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