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惜水,莫待大旱才追悔

(2010-03-30 14:43:38)
标签:

大旱

旱灾

普降甘霖

长久之策

作物

西南地区

杂谈

分类: 放言轩原创
     河流断流、水库见底、水井枯竭、土地龟裂、作物绝收......近来,我国西南地区出现历史罕见、触目惊心的特大旱情,牵动了每一位民众的心。据国家防总办公室26日最新统计,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耕地受旱面积9500万亩,作物受旱7034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466万亩;有1893万人、117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原本丰润肥沃的大地、欢鸣畅流的河流,一下子变得滴水全无,令人焦灼、悲恸之余,也不禁发人深思: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片欲哭无泪的大地?

    有专家指出,西南部分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提前结束导致;也有专家表示,蓄水不足也是此次大旱的一大重要成因。科学全面客观了解大旱的成因之后,就需要鼓起勇气,发扬汶川精神,用坚强、乐观的心态来应对这种百年罕见的旱灾。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定能平稳度过这一难关。

    端正了心态,我们就应该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除了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打井队在当地开采地下水,以解民众、农畜作物的饥渴;还应该采取人工降雨措施,为干枯的大地普降甘霖,尽快送上“及时雨”。此外,身处其他地区的我们,也应该积极送水捐赠财物,广为播撒“爱心雨”。

    临渴掘井、逢旱开渠并不是长久之策。大旱让西南地区存在的水利设施、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暴露出来,我们要未雨绸缪,不能因为水资源充足就放松戒备,应该加强水利建设,特别是要统筹考虑大中小水库、塘坝及水窖等等,天不下雨照样有水可喝、有水可用,从根本上增强抗御旱灾的能力。除了开源,我们更应该节流。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把挂在嘴上的口号化为实际行动,从自身做起,爱惜身边的每一点每一滴水,珍惜和保护好水这一生命之源。此外,我们还应该多植树,尽量使用地表水,保持好生态,彻底改善我们的水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才是抗旱减灾的治本之策。

    抗旱救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建立一套长期有效、多管齐下的应旱措施,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珍惜、保护好养育我们的家园,莫待大旱才追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