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部门“走山路”说起
(2010-03-09 13:46:47)
标签:
教育部门山路义务教育两会公用经费标准杂谈 |
分类: 时政热点 |
全国“两会”正如火如荼地召开,此间刚出炉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显然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身为政协委员的“名嘴”崔永元大胆提出,“教育部门的领导,应该多走走山路。”此言一出,引起社会各界不小轰动。
原来,崔永远曾经走访过我国234个山区学校,亲身体验到山区孩子们读书的不便。有些孩子,为了上学来回徒步走三十多公里、每天四点鸡还没叫就要起床……如此情景,难免令人心酸不已。
事实上,教育的不均衡现状一直是我国教育制度中的最大弊端。两会中,一位代表委员坦率地说,“重城轻农”的做法令农村教育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现行的教育政策,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仍很明显:城乡分割、城乡倒挂、城乡不均……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无所不能的网友曾经搜索到,某地超豪华的重点学校,外部环境与内中装潢堪比五星级宾馆;农村山区里还没有房顶的希望小学,风一吹,窗户纸就“不攻自破”。教育的天壤之别,犹如一道擦也擦不去的痕迹,深深刻在孩子的心中。
所幸,教育均衡化,早就是教育主管单位的“重头戏”。在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均衡发展依然被列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笔者欣慰地发现,意见稿里明文规定: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制度,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配置都应均衡;为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缩小城乡差距,教育部门应该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并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的交流制度。诸如此类的规定,从理论上、制度上确保了义务教育均衡化的贯彻落实。
但现实的问题仍摆在眼前,条条框框的规定如何才能掷地有声?怎样不沦为一纸空谈?两会代表们集思广益,谋划出种种点子来。有代表建议,城乡教师的编制和公用经费标准,应实现统一规划,以此来提高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留住人才;有代表畅言,要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住校生活补助,让村里娃有更充分的条件读书;更有代表表示,除了义务教育领域,中西部高校也应在投资上有所倾斜,改变我国东西部的教育差距……
关于教育均衡化的建言都很好,既有实际的操作性,也有独具眼光的前瞻性。不过,笔者翻看过往的“两会”建言,发现这些内容也并不是百分之百崭新的。由此看来,教育均衡化要是真的落实到实处,还需要动一动体制机制的“筋骨”。但愿这一次,我们的教育部门能真正将代表建言落到实处,让山区里的孩子为了读书少走点山路。
原来,崔永远曾经走访过我国234个山区学校,亲身体验到山区孩子们读书的不便。有些孩子,为了上学来回徒步走三十多公里、每天四点鸡还没叫就要起床……如此情景,难免令人心酸不已。
事实上,教育的不均衡现状一直是我国教育制度中的最大弊端。两会中,一位代表委员坦率地说,“重城轻农”的做法令农村教育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现行的教育政策,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仍很明显:城乡分割、城乡倒挂、城乡不均……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无所不能的网友曾经搜索到,某地超豪华的重点学校,外部环境与内中装潢堪比五星级宾馆;农村山区里还没有房顶的希望小学,风一吹,窗户纸就“不攻自破”。教育的天壤之别,犹如一道擦也擦不去的痕迹,深深刻在孩子的心中。
所幸,教育均衡化,早就是教育主管单位的“重头戏”。在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均衡发展依然被列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笔者欣慰地发现,意见稿里明文规定: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制度,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配置都应均衡;为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缩小城乡差距,教育部门应该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并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的交流制度。诸如此类的规定,从理论上、制度上确保了义务教育均衡化的贯彻落实。
但现实的问题仍摆在眼前,条条框框的规定如何才能掷地有声?怎样不沦为一纸空谈?两会代表们集思广益,谋划出种种点子来。有代表建议,城乡教师的编制和公用经费标准,应实现统一规划,以此来提高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留住人才;有代表畅言,要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住校生活补助,让村里娃有更充分的条件读书;更有代表表示,除了义务教育领域,中西部高校也应在投资上有所倾斜,改变我国东西部的教育差距……
关于教育均衡化的建言都很好,既有实际的操作性,也有独具眼光的前瞻性。不过,笔者翻看过往的“两会”建言,发现这些内容也并不是百分之百崭新的。由此看来,教育均衡化要是真的落实到实处,还需要动一动体制机制的“筋骨”。但愿这一次,我们的教育部门能真正将代表建言落到实处,让山区里的孩子为了读书少走点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