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连续发生多起小学生被绑架案的消息,以网络和短信传播的方式快速蔓延,引发学生家长集体担忧。记者就此事向深圳市公安局求证,对方称相关媒体曝光的绑架事件均在较早前发生,对于被绑架学生的数量、案件侦破情况以及家长能够采取的防范措施,当地公安机关并未作出说明。(12月8日《南方日报》)
从深圳警方目前展开的维护校园周边秩序专项行动看,“小学生被绑架事件均在较早前发生”的回应恐怕站不住脚。既然小学生被绑架事件存在极大可能,政府和警方为何不公开相关信息呢?最大的可能是,在政府及警方的潜意识里,一旦将此事公开化,很有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很多时候,公众的承受力和自制力往往被政府部门低估,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以免引发社会恐慌”往往成为政府杜绝公开信息的挡箭牌。但很多事实又说明,政府部门隐瞒信息非但无助于安抚公众情绪,反而加速了流言蔓延,激发了社会恐慌。
隐瞒信息公开,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政府部门担心,信息公开后公众会抱怨政府及警方工作不力。这样的逻辑无疑又低估了公众的素养,任何案件的侦破都需要一个过程,只要能够详细公开事件基本情况及政府应对措施,相信公众一定会理解政府部门的努力,并给予无限支持,又怎会一味抱怨呢?
无论如何,小学生被绑架是关系到社会公共安全的大事,信息的公开反倒更有利于群防群治。况且,按照12月1日实施的《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办法》规定,辖区内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信息,都应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遗憾的是,在小学生被绑架传闻事件中,政府和警方又一次“失声”了。
现在,那些等在校园门口接孩子的忧心忡忡的家长,没有人知道怎样应对那些被绑的传闻。有效的群防群治,还得依赖政府彻底公开信息。孩子被绑架了,信息公开却万万不能被绑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