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口气,洗去“沪骂”陋习
(2009-09-23 11:00:47)
标签:
上海人陋习口头禅东西南北客话语体系杂谈 |
分类: 放言轩原创 |
“谢谢侬”、“弗客气”——初至上海,每个人无不被这些轻柔细致的上海话所吸引,感受到这座城市文明友好的气息。然而,在这片注重礼仪的土地上,难免会有不和谐音的存在。不少老上海人、新上海人开口闭口总还脱不了“册那”、“嘎戆”、“拎不清”等“沪骂”口头禅,由此引发的不愉快的纷争也频频见于街头巷尾乃至报章。
如同北方有知名的“京骂”,上海的“沪骂”也声名远扬,这一南一北两大“骂”遥相呼应,真令人有些哭笑不得。数数这些家喻户晓的“沪骂”口头禅,也不是现今的产物,每个都少不了一段历史渊源,据说80年前的上海滩就已经流行骂“册那”、“十三点”了,“沪骂”口头禅流行至今也绝非偶然。
说起来,有些上海人并不是有意口吐骂语,只是从小耳濡目染,养成了不良的语言习惯,一张嘴就带脏捎腥;还有些人长期生活在流行“沪骂”的圈子里,根本不明白这些“沪骂”的确切含义,更不知道“沪骂”的由来,好奇地有样学样罢了,伤害了他人、污染了空气犹不自知。还有些人自以为偌大的林子,总少不了乌鸦的聒噪,有几句“沪骂”点缀其间,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情”。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言语文明重于珠玉,这面镜子不但折射出说话人的形象及文明程度,同样也反映了说话者所处的环境特征。“沪骂”犹如伤人的利刃,不但损害了说话者的自身形象,更破坏了上海人的整体形象,还令上海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蒙羞。古人犹且注重自己的礼仪形象,如《红楼梦》中的未出阁的小姐、贵族老爷甚至仆人全都不愿轻吐“粗话”。今天的上海人更应该继承知礼节、讲文明的优良传统,应该“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洗去满嘴的“沪骂”。
随着世博会的脚步越走越近,矫正“沪骂”这一上海人的陋习刻不容缓。每个上海人都要管好自己的这张嘴,勤于“刷牙”、“漱口”,清新口气,更新自己的话语体系,摈弃难听的“沪骂”;同时也要管好身边人的嘴,一不鹦鹉学舌,二要提醒这些惯于“沪骂”的上海人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不给“沪骂”任何滋生的土壤。切莫用那些雷人的“沪骂”来招呼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降低上海整座城市的文明指数。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给每句言语贴上文明的标签,用最文明的面貌笑迎东西南北客。
如同北方有知名的“京骂”,上海的“沪骂”也声名远扬,这一南一北两大“骂”遥相呼应,真令人有些哭笑不得。数数这些家喻户晓的“沪骂”口头禅,也不是现今的产物,每个都少不了一段历史渊源,据说80年前的上海滩就已经流行骂“册那”、“十三点”了,“沪骂”口头禅流行至今也绝非偶然。
说起来,有些上海人并不是有意口吐骂语,只是从小耳濡目染,养成了不良的语言习惯,一张嘴就带脏捎腥;还有些人长期生活在流行“沪骂”的圈子里,根本不明白这些“沪骂”的确切含义,更不知道“沪骂”的由来,好奇地有样学样罢了,伤害了他人、污染了空气犹不自知。还有些人自以为偌大的林子,总少不了乌鸦的聒噪,有几句“沪骂”点缀其间,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情”。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言语文明重于珠玉,这面镜子不但折射出说话人的形象及文明程度,同样也反映了说话者所处的环境特征。“沪骂”犹如伤人的利刃,不但损害了说话者的自身形象,更破坏了上海人的整体形象,还令上海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蒙羞。古人犹且注重自己的礼仪形象,如《红楼梦》中的未出阁的小姐、贵族老爷甚至仆人全都不愿轻吐“粗话”。今天的上海人更应该继承知礼节、讲文明的优良传统,应该“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洗去满嘴的“沪骂”。
随着世博会的脚步越走越近,矫正“沪骂”这一上海人的陋习刻不容缓。每个上海人都要管好自己的这张嘴,勤于“刷牙”、“漱口”,清新口气,更新自己的话语体系,摈弃难听的“沪骂”;同时也要管好身边人的嘴,一不鹦鹉学舌,二要提醒这些惯于“沪骂”的上海人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不给“沪骂”任何滋生的土壤。切莫用那些雷人的“沪骂”来招呼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降低上海整座城市的文明指数。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给每句言语贴上文明的标签,用最文明的面貌笑迎东西南北客。
前一篇:孙悟空的嘴脸也跟国际接轨了?
后一篇:“二手烟无害”论的公共博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