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总理榜样吸引更多人关注教育
(2009-09-10 11:31:44)
标签:
教育第三十五中学毛入学率温总理中国杂谈 |
分类: 放言轩原创 |
领导下基层视察,在笔者以前看来,多是作秀成分,而温总理近日到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的一次调研,却彻底扭转了笔者的看法。温总理用他的朴实的行为、扎实的作风给所有人上了一课,那就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并不仅仅是口号,更该是切切实实的、生动鲜活的各级领导干部的真正理念和真实行为。
事情是这样的:9月4日,在第25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时,温总理专程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在初二(五)班和学生坐在一起连上5节课,从上午8时10分到12时15分的4个多小时里,温总理在一个班级里和同学们坚持连续听了5节课。数学课、语文课、研学课、地理课、音乐课……仔细倾听、认真记录、深入思索,在和学生一起在餐厅共进午餐、进一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后,下午又和老师一起座谈,对上午所听的课一一进行认真点评,并真诚地征求上课教师的意见……
看了这篇报道后,笔者深受感动。一位国事缠身的共和国总理,竟然能抽出一整天时间深入中学里与中学生一起上课。温总理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首先这个榜样是朴实无华的,不带有作秀成分的。其次,这个榜样是扎扎实实的,切实深入基层的;再次,温总理的行为表达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真诚关注。
一个国家的教育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未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目前的教育普及程度已经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3%,高中毛入学率74%,初中毛入学率98.5%,小学净入学率达99.5%,文盲率降至6.67%;当年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454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057万人。中国教育迎来了飞速发展。
另一方面,虽然新中国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离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仍然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包括:人才培养结构不尽合理,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城乡、地区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相对薄弱;教育观念、体制、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素质教育推进难度较大;经费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等。
中国要从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向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前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而对于教育事业发展兴盛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是能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各级教师,是整个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每年的教师节,已然成为一个表彰和慰劳老师们的节日。既须尊师,且须重教。温总理的务实作风,除了彰显他的亲民情怀,更主要的是表达了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在第25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时,希望温总理的这一切实的行为能够带来更多官员思想上、行动上对教育的真诚关注,对教育事业大发展作出更多的支持、促进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