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对“世博”的深层解读
(2009-08-06 15:25:18)
标签:
世博会文明素质深层上感上海杂谈 |
分类: 放言轩原创 |
随着世博会的倒计时越来越逼近,上海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世博会的标语,就连清洁工的垃圾车上,都能看到,可谓已经做到事无巨细。公共场所的整治,文明素质的提升,也在新闻频繁的报道中,不知不觉成为都市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一种常态。总而言之,迎接世博会的前期准备和宣传力度不可谓不强。
然而,仅仅如此还是不够。早前,一些去参观学习爱知世博会的专家,回来后就在不断重复的宣讲中担忧一件事:生怕大家把世博会,纯粹当成一次全球农展会,只是来展示一下各国特产,逛一圈,赶一下热闹。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世博会的宣传重点里,留给人最深印象的就是公共文明素质、市容环境整洁等一些基本底线。事实上,怎样理解世博会的内涵,世博会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和“各国特产展销会”有什么不同,并没有被广为所知。
在世博会已走过的150余年历程中。每一届世博会,都试图反映人类在生产力、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进步,增进了各国的交流和沟通,这是一种站在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高度上,试图表达的内涵。
更进一步说,整个世界思潮,由工业初期,对技术的盲目崇拜,渐渐转向人文主义、环保主义的反思,由此,世博会从早期对工业品、科技成果的热衷,同样渐渐转向了更加抽象、更加软文化的理念性创意。如果在此背景下理解,21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和城市发展究竟应该走向何方,越发在多元价值中摇摆,所以世纪之交后的中国举办的世博会,能否给出一个东方古老文化思维下的新想法,以促动人类对城市文明发展的反思和重新审视,这才是全世界期待能在上海世博会上感受到的东西。
上海向来是一座以海纳百川为荣的大都市,随着四个中心的建设,“世界性”的眼光和理解图景,本就是未来对每个市民的基本要求。世博会正是一个最好契机。如果把它对市民的推动仅仅用在公共文明素质上,不仅是小看了全球对2010年世博会的要求,也小看了上海市民自身的发展定位。希望能够在宣传中,于促进市民公共文明素质的同时,再多一点对世博会深层的理解和内涵解读。这是我们的发展所指,也是未来必须经历的观念转型。
然而,仅仅如此还是不够。早前,一些去参观学习爱知世博会的专家,回来后就在不断重复的宣讲中担忧一件事:生怕大家把世博会,纯粹当成一次全球农展会,只是来展示一下各国特产,逛一圈,赶一下热闹。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世博会的宣传重点里,留给人最深印象的就是公共文明素质、市容环境整洁等一些基本底线。事实上,怎样理解世博会的内涵,世博会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和“各国特产展销会”有什么不同,并没有被广为所知。
在世博会已走过的150余年历程中。每一届世博会,都试图反映人类在生产力、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进步,增进了各国的交流和沟通,这是一种站在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高度上,试图表达的内涵。
更进一步说,整个世界思潮,由工业初期,对技术的盲目崇拜,渐渐转向人文主义、环保主义的反思,由此,世博会从早期对工业品、科技成果的热衷,同样渐渐转向了更加抽象、更加软文化的理念性创意。如果在此背景下理解,21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和城市发展究竟应该走向何方,越发在多元价值中摇摆,所以世纪之交后的中国举办的世博会,能否给出一个东方古老文化思维下的新想法,以促动人类对城市文明发展的反思和重新审视,这才是全世界期待能在上海世博会上感受到的东西。
上海向来是一座以海纳百川为荣的大都市,随着四个中心的建设,“世界性”的眼光和理解图景,本就是未来对每个市民的基本要求。世博会正是一个最好契机。如果把它对市民的推动仅仅用在公共文明素质上,不仅是小看了全球对2010年世博会的要求,也小看了上海市民自身的发展定位。希望能够在宣传中,于促进市民公共文明素质的同时,再多一点对世博会深层的理解和内涵解读。这是我们的发展所指,也是未来必须经历的观念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