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500亿医改资金要确保“流向”不走样

(2009-04-14 12:45:38)
标签:

经济

医改

公平性

基本医疗

杂谈

分类: 时政热点
    12日上午,卫生部和财政部官员做客央视网,在线解答了8500亿医改资金的流向:一是支持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支持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支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支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支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4月12日新华网)

  从卫生部和财政部官员的解答来看,8500亿医改资金的流向仍然紧紧贯彻了“公益性”的医改方针,呈现出面向基层和底线,强调普及和兜底的特点。譬如基本制度的建立健全,促进基本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等等。毫无疑问,在大方向上,8500亿医改资金的流向与民心民意,以及民众的实际医疗需求是一致的,这让人欣慰。

  不过,确立了8500亿医改资金流向,仍不能回避公平性问题。事实上,之所以要进行医改,根本原因就在于两点,一是医疗资源严重不足,这表现在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二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资料显示,目前中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北京等城市,而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又有80%是为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

  不解决公平性的问题,医疗资源得不到科学而高效的配套和落实,再丰沛的资金也难以满足公众的医疗需求,无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这一点,在前几次医改中已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事实上,每一次医改所提出的方向大致都差不多,都是以“保障基本医疗服务”为最终目标,但由于没有解决公平性的问题,最终都沦为“少数人”的改革,效果不佳。

  新医改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解决这个制度积弊。换言之,新医改成功与否,未必在于提出什么样的口号,投入了多少公共资金,但一定要把公平性落实到位。而相比于制度层面的改革,8500亿医改资金,无疑是公平性的最好最清晰的体现。就此而言,目前公布的医改资金流向还显得太过笼统。譬如,基本医疗保障和基层医疗服务是否有清晰的界定,是否区分服务对象,再譬如医疗服务均等化的“逐步”。除了要有一个大致的流向,还要有“说明书”和“时间表”。

  除了相关部门的积极作为之外,还要辅以有效的监督。此前,卫生部关于8500亿医改资金的监督,提出了五项措施,诸如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改革投入机制,加强绩效考核等等,总体而言,措施还不够具体。这点上,我以为应该向监督“4万亿投资计划”学习。要知道,8500亿医改资金需要在未来3年多时间内由各级政府投入。这么长的时间跨度,没有有效的监督措施,难保政策不变形,“流向”不走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