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应坚信“行行出状元”
(2009-03-13 13:54:39)
标签:
求职就业问题精英教育纪宝成上海教育 |
分类: 放言轩原创 |
找工作,是每年应届大学生都会碰到的问题,今年特别突出。今年的“两会”报告上,总理把大学生就业作为最重要的议题,可见大学生就业问题之严重。那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究竟在哪里?笔者以为,只要大学生能放下精英观念,问题起码能解决大半!
在此次两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中国大学生人多,而是大学生就业观念有问题,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没有大众化的就业观念,有的是精英化的观念就业。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刘经南院士表示,北大高才生卖肉、大学生喂猪都不可笑。只要肉卖得好,猪喂得好,他们仍然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领军人物。大学生的确应该转变观念,不要总想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守东则表示,眼高手低、不负责任是大学生的一个通病,刚毕业大学生连每月1000元工资的工作都不愿意干。对于这些委员的观点,笔者深表赞同。
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随着大学扩招,大学教育普及率提高,高等教育正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大学生自然就没那么金贵,既然不金贵就得平实点。
随着这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恶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和定位,这从眼下每年报名参加“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大学生人数都在增长,就足以说明有不少大学生已放下了精英就业观。但是和整体基数相比,这部分人毕竟还占少数。
事实上,笔者一直认为,如果大学生能够改变观念,是不会找不到工作的。从去年9月至今,上海的每个高校举行的招聘会都要快百场了,那么多的企业那么多的岗位,难道都是虚假的么?笔者有朋友在一家纸媒工作,今年他们专门开辟了一个版面,供学生和用人单位刊登应聘和招聘信息。一般来说,这些愿意在报纸上刊登简历的学生应该是对找工作非常迫切的,但是当有用人单位和他们联系表示愿意提供机会后,他们又觉得自己事先在报纸上登出的预期薪水太低了,而且民营小企业不符合他们的预期。大学生这种“挑三拣四”的行为或许能够从一方面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招聘会,但是还是有那么多的人找不到工作。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对于一直秉持精英观念的大学生来说,眼下能听进这句话的并不多。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学毕业生一定要坐办公室,如果谁去卖猪肉、卖盒饭,甚至去做保姆、月嫂是丢面子的。毕业于复旦大学的顾澄勇当初也面对这个选择:是进入一家专业对口公司做白领拿高薪,还是回到家乡子承父业卖鸡蛋。他选择了后者。7年后,他用数字证明当初的正确抉择:他所在的上海汇绿蛋品有限公司,养蛋鸡饲养量占到上海70%左右;上海市场的占有率在20%左右;解决当地300多位农民就业,员工人均年收入由当初的8000至9000元增加到15000至16000元。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过:我不相信中国大学生多了。只要我们不要用精英教育的观念看待大学生就业,就不存在就业问题。农村的教育、卫生、农业现代化服务、城镇化建设,都需要大学生。其实,三百六十行,对大学生来说,行行都是机会。如果每名大学生都能树立“行行出状元”的信念,就业不将再是难题。
在此次两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中国大学生人多,而是大学生就业观念有问题,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没有大众化的就业观念,有的是精英化的观念就业。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刘经南院士表示,北大高才生卖肉、大学生喂猪都不可笑。只要肉卖得好,猪喂得好,他们仍然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领军人物。大学生的确应该转变观念,不要总想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守东则表示,眼高手低、不负责任是大学生的一个通病,刚毕业大学生连每月1000元工资的工作都不愿意干。对于这些委员的观点,笔者深表赞同。
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随着大学扩招,大学教育普及率提高,高等教育正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大学生自然就没那么金贵,既然不金贵就得平实点。
随着这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恶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和定位,这从眼下每年报名参加“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大学生人数都在增长,就足以说明有不少大学生已放下了精英就业观。但是和整体基数相比,这部分人毕竟还占少数。
事实上,笔者一直认为,如果大学生能够改变观念,是不会找不到工作的。从去年9月至今,上海的每个高校举行的招聘会都要快百场了,那么多的企业那么多的岗位,难道都是虚假的么?笔者有朋友在一家纸媒工作,今年他们专门开辟了一个版面,供学生和用人单位刊登应聘和招聘信息。一般来说,这些愿意在报纸上刊登简历的学生应该是对找工作非常迫切的,但是当有用人单位和他们联系表示愿意提供机会后,他们又觉得自己事先在报纸上登出的预期薪水太低了,而且民营小企业不符合他们的预期。大学生这种“挑三拣四”的行为或许能够从一方面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招聘会,但是还是有那么多的人找不到工作。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对于一直秉持精英观念的大学生来说,眼下能听进这句话的并不多。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学毕业生一定要坐办公室,如果谁去卖猪肉、卖盒饭,甚至去做保姆、月嫂是丢面子的。毕业于复旦大学的顾澄勇当初也面对这个选择:是进入一家专业对口公司做白领拿高薪,还是回到家乡子承父业卖鸡蛋。他选择了后者。7年后,他用数字证明当初的正确抉择:他所在的上海汇绿蛋品有限公司,养蛋鸡饲养量占到上海70%左右;上海市场的占有率在20%左右;解决当地300多位农民就业,员工人均年收入由当初的8000至9000元增加到15000至16000元。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过:我不相信中国大学生多了。只要我们不要用精英教育的观念看待大学生就业,就不存在就业问题。农村的教育、卫生、农业现代化服务、城镇化建设,都需要大学生。其实,三百六十行,对大学生来说,行行都是机会。如果每名大学生都能树立“行行出状元”的信念,就业不将再是难题。
前一篇:大医院院长“痛并偷乐着”
后一篇:公款挥霍,谁高一尺谁高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