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在干什么
(2009-01-14 14:05:18)
标签:
两会提案委员公众议案上海杂谈 |
这两天,2009年的上海市人大、政协会议正在召开。主流媒体包括报刊电视网络的报道量大,也热闹,但相形之下,年轻网友的关注度好像稍稍嫌弱。与一位网友聊天,听到的原因竟是“谁知道代表委员在干什么?反正跟咱们没关系。”
。有人重点关注的是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问题,有的提出了“关于谨防不当引进‘华尔街精英’影响我金融安全建议”的提案,有的提出了“老公房”改装问题,还有委员用提案提醒有关部门关注食品安全,确保市民“吃得放心”。 此外,代表委员的聚焦点之一还有“就业”问题。对此,有人表示“扶持中小企业是根本”,有人提出“发放‘红包’促就业”,还有人表示可通过“轮岗”“周薪”等措施稳住就业量。 会议讨论的气氛是如此热烈,但是与此同时,当你看到会场布置和会议安排“大吹节俭风”时,你又会感到一点“冷清”。不仅是不挂大红幅、统一坐班车去会场、不安排警车开道,而且在会务设施方面能旧则旧、能租则租。对此,大会行政组的相关人士解释到,近来整体经济形势正在打拼,因而一切以节俭为重。如此一“热”一“冷”,充分表达了我们的代表委员全心全意为民出力尽责的高风亮节。 如此这般,事实俱在。
谁都可以看出,代表委员们是在兢兢业业地履责,是力图关心民众疾苦、反映公众呼声的,两会在形式和内容上也尽量实现了贴近民生和现实。所谓“谁知道代表委员在干什么?反正跟咱们没关系”,实在是一种天大的误解哩。 不过,误解之所以产生,而且信从者似乎还非止一二,这又值得三思。明明在为公众办好事,何以公众不了解,至少是群众知晓度不怎么高,为什么?
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两会的体制性透明度应该进一步加强。按照惯例,上海两会都会设置大会新闻中心,受理并协助海内外新闻媒体的采访,同时还会召开大会新闻发布会。在这方面,作为有国际性影响的城市,上海有必要学习借鉴全国两会以及兄弟省市的做法,更加开放。此外,还应该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多召开几次新闻发布会,约请有代表性的代表委员和官员,就重大主题展开公共宣传。二是代表委员在履职过程中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方面。如代表委员在提案议案的事先征询方面,是否严格按照规定与选民、行业人士进行接触互动了?又如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能否真正符合有分量、有价值、可操作、见实效,而避免临时拼凑不痛不痒的建议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