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放言轩
放言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43
  • 关注人气:2,8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个税调整:缩小贫富差距拉动内需

(2008-12-04 18:57:35)
标签:

经济

个税

内需

工薪阶层

贫富差距

美国

财经

分类: 放言轩原创
近日,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继前段时间提出“个税起征点应调至8000元以上”之后,又在其博客上再次“放炮”,称个别地区个税起征点应提到1万元。联系到近期调高个税起征点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与共识,不难看出,为了有助于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提出各种调整方案、提高个税起征点的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且迫在眉睫的。

不过,前述的这个观点乍听颇有些“劫富济贫”的味道,但联系到具体实际就有问题,我国各地区差异性较大,发达城市和欠发达城市收入水平有很大差距,地区物价水平、家庭总收入、供养人口等家庭状况等都很复杂,若都按八千至一万元起征,不太符合我国的国情。据悉,全国人大已就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达成共识,个税起征点应有较大幅度的调高,但具体数字还未公布。笔者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个税收缴应合理设档
起征点定多高是合适?在北京、上海等地两千元收入只能勉强度日,生活都成问题,相当于西部城市月入千元以下人群,让这部分中低收入者缴税无疑是劫贫济富,违背了个税实现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不公的初衷。多年来,个人所得税的缴纳主体一直是工薪阶层,有调查表明,工薪阶层上缴的个税占全部个税收入的65%以上。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些高收入阶层缴纳的个税有限,甚至出现过个别富豪从未缴过个人所得税的怪事。这恐怕是因为高收入的企业主,可以以公司为依托,使用丰富的避税手段避税。而高税率只对那些企业中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士有用,对那些合理合法的高收入人群有用,这些人基本都是专业技术人才,缴了大量税收也就无形中加重他们的人才外流的趋势。

笔者建议合理的个税起征点可定在3000~4000元,可以设一些档次,基数越小税率越低,收入越高税率越高,调整超额累进税率的税率标准。据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群体所交纳的税款每年占美国全部个人税收总额的60%以上,是美国税收最重要来源。再比如德国,所得税因个人收入多少缴纳的比例不等,收入越多的,缴税比例越高,而且个人所得税的比例每年都要调整。可见富人纳税,分区间纳税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

二、工薪阶层个税给予适当退税
既然个税是个调节器,就需要起到减少低收入者负担和控制高收入者收入过快增长的作用,以月收入3000~4000元举例,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这只能算普通收入,但这部分人群所占比例非常大。他们纳税的税率应该降到很低,并且可以享受政府的退税政策。对一些少数低收入、负担重的家庭给予补助或者税前扣除,真正起到二次分配的作用。如果能够提高个税起征点,并且对工薪阶层的个税给予退税政策,等于变相提高百姓工资收入。百姓会将这部分增加出来的收入用于消费,将大大提升消费力度刺激内需,对个人消费影响巨大,政府损失极小还可以通过振兴经济获得另外的补偿。

再说一句题外话,现在天天叫嚷着拉动内需,不少专家学者更是放言房价不会降、老百姓不要等了该出手了云云。只能说现在的专家可真是砖家,完全不深入实际不了解百姓生活的现实际况,才会拍脑袋说这样的话。试问百姓拿什么去消费,手里钱不多,加上还缺乏必要的生活福利保障,哪里敢消费。所以不是百姓不想消费,是没有培育合适的土壤,没有真正让利于民以人为本。

国家应该通过适度及时的调整个税,建立完善有体系的税制,有效打击富人逃税,将少部分高收入者缴的税部分回馈到绝大多数低收入者手中,不是国家手中,而是低收入者手中。拉近贫富差距,合理做好二次分配,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三、个税征收应该更加人性化
我国现行的个税缴纳是以单位为单元,面向个人征收,征收的标准也是完全按工资收入代扣代缴。我国人口众多,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征税成本最低,可操作性强,方便管理。但弊端在于,能直接管住的就是普通工薪阶层,对部分逃税富人起不到作用。而且,我国各地区物价水平、家庭总收入、供养人口等家庭状况都有差异。据说在西方一些国家,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比同样条件但无孩无老人的家庭税收要少交许多,这样的做法具体操作可能存在争议的地方,但也体现了税收人性化的一面。
另外,发达国家的税率会根据物价变动的区间适时调整,即当物价超过一个值,扣除额或者免税额做相应的调整。

最后,笔者还想说,国家建立和完善了纳税体制,也需要相应的给予纳税者应有的权益,比如,定期公开个税使用用途,让纳税人参与使用用途的评定和监督,有权否决大笔税款的不正常使用,再比如减免地方图书馆、医院等公益性机构的收费等等。让纳税人有当家作主的感觉,自觉自愿的为国家缴税。缴税带来的福利直接或间接用到纳税人自己或亲属身上。这样才能让纳税真正深入民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