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让我们向奥运学礼仪
(2008-08-15 14:12:36)
标签:
杂谈 |
分类: 解放论坛 |
从开幕式上各国元首、政要的儒雅风度,到入场的各国运动员的赳赳雄风,从青春靓丽的礼仪小姐美丽的微笑,到电视主持人、解说员热情洋溢的声音……一切的一切,都在一个“礼”字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明礼貌,在2008年奥运期间,得到了集中体现。
当然不止在赛场。整个北京,整个中国,都沉浸在和世界一起欢乐的氛围之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奥运期间,国人的笑是发自内心的,国人的礼貌是发自内心的。在出租车上,在大商厦里,在国外宾朋下榻的宾馆,在各国记者出现的街头巷尾,中国人,当代中国人,用热情的心相迎,用文明的言语去表达。这一季,文明、礼仪、礼数,喷涌而出,中华民族显现出了空前的魅力。
体育竞技是讲“礼”的,奥运更是顶“礼”膜拜。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习俗……“我们都来自五湖(这回是“五洲”了!)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如何交流,如何沟通,如何计成绩,如何决胜负,这里有规则的硬约束,也有礼仪的软约束。很多时候,后者突显了其重要性。人类之所以进步,就在于其文明;文明从何而来,礼仪、礼数乃至“礼教”是其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赛归赛,争归争,“斗”归“斗”,决不能失去礼数、风度,赢了也好输了也罢,要高兴地去与对方握手,互相表示敬意。这就是人类文明,人类用文明礼仪烛照自己前行,人类用文明礼仪推动历史不断向前迈进。
还有道歉。金戈铁马的赛场上驰骋纵横,赢的不仅仅是记分牌上的得分,还有其“礼数”的得分,包括致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也。西人之礼,有时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们几乎把“谢谢”和“对不起”挂在嘴上,这两个词已然成了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常怀感恩之心,多言“谢”字,常怀愧疚之意,多说“对不起”。其结果,是人人变得愈益彬彬有礼、谦谦君子,和谐氛围、文明氛围氤氲浓郁。道歉恰恰显示了你的礼数、礼仪,道歉道出了文明,道出了高度。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们的生活里也常常碰到不讲“礼”之人之事,这也是事实。一度,“国骂”风行,前一阶段,又在网上“升级”流行;出了问题,有了纠纷,总是不肯道歉,甚至拳脚相加。这是很丢人的,很无“礼”,很失分。还有,我们有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旁若无人,我们有些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横穿马路等等。这些,没有必要回避、讳言。奥运期间“收敛”了,好些了,要谨防的,是奥运后的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看奥运,好好看吧,多学些礼仪、礼数、“礼教”,多学学说“谢谢”、“对不起”,并记得融入日常生活中。如此,我们才真正称得上是“礼仪之邦”。
前一篇:“重在参与”不是走过场
后一篇:官员有必要到北京观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