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些干部怎么走到“不如跳河”这步的

(2008-08-01 15:44:12)
标签:

杂谈

分类: 解放论坛

    据7月28日出版的《?t望新闻周刊》报道,云南孟连“胶农事件”发生后,当地干部在深刻反省。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严厉警告一些官员:“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群众拿刀砍,干部当到这份上,不如跳河算了!”

  是严厉告诫,更是犀利痛斥。尽管我相信真到了这份上,也没几个跳河的。

  我们当然要关注某些干部因何走到了“不如跳河”这一步,更要思考,如何避免我们的干部走到“不如跳河”这一步。

  “干部当到这份上,不如跳河算了”,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句话———“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两句话的相似之处,不仅在于句式,更在于其都落脚到了官员的自我选择———“跳河”也好,“回家卖红薯”也罢,都是官员基于官德等个人素质,自我决定自身的去留。

  这自然会留下一个疑问:去留之事是官员自己说了算吗?我们有没有一些约束,让干部根本就不能“当到这份上”?我们有法律政纪,单位内部要进行检查考核,专门机构要进行监督管理,百姓也被赋予了检举控告的权利……也就是说,当今,我们在制度上已有了前置措施,是不允许干部“当到这份上”的。

  遗憾的是,这些制度上的前置措施在一些地方并未有效阻止干部“当到这份上”。除了法律政纪被架空、检查考核走形式、监督管理不到位,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群众的监督权利常常被虚置,官员的去留还不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由百姓的评价来决定。

  真到了“不如跳河”的份上,终归太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