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辩论会辩手电视辩论公务员希拉里重庆 |
分类: 放言轩原创 |
某地搞的公务员辩论会,直接搬上了电视,据媒体报道,是相当地火,收视率颇高。想想也正常,老百姓们第一次看到父母官们在电视上面红耳赤地争来争去,也算是平生一景,自然多出几分关注。
举办这样的辩论会,据某些“专家”讲,有许多好处。一是有利于提升公务员形象。现在公务员的形象到底咋样?老百姓心中自然有数。通过辩论会的形式,把公务员有智慧、有思想、有文化,明理思辨的一面展示给公众,算是一种形象公关吧。二是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素质。现在公务员们的素质当要比以前好了许多,但类似于“纳米是什么米”,“伊妹儿(E-mail)是哪位小姐”之类的笑话,还真没少出。老百姓不是有句话么: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官员没文化。通过辩论会形式,让官员们穿上笔挺的西装,扎上精致的领带,口若悬河,纵论国是,你看多有文化,多有知识啊?这素质多高啊?!
然而,我总觉得这样的电视辩论,虽说新鲜,却不宜评价太高,要防止有其名而虚其实——若此则既无助于提升公务员形象,也无益于提高公务员素质。须知秀一把是可以的,但要建设一支过硬的公务员队伍,还需真抓实干,从长计议,夯实基础。
为什么这么讲呢?前几天,看了美国民主党党内竞选的电视辩论录相。奥巴马和希拉里,两位真刀真枪上阵,说话毫不留情,句句直击要害,不回避矛盾,不逃避现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着实过瘾。比如,奥巴马毫不客气地抨击希拉里的立场,他说:当我为广大黑人、穷人和工人们,争取权利的时候,你却给沃尔马的老板当起了法律顾问。此语搞得希拉里很没面子,赶紧“顾左右而言他”。
辩,不是为了收视率,不是为了轰动效应,不是为了改善形象。辩的目的,是追求真知灼见;辩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完善认识;辩的结果,应该有助于现存问题的解决。而现在我们身边的许多“辩”,是经过包装的“辩”,是为了吸引眼球的文字游戏,是去除了核心矛盾与主要问题,游离于细枝末节的“嗲声怪气”,是预设立场,毫无辩证认识的强词夺理。这样的“辩”,毫无价值而言,既无助提高人们的认识,有时反而会弄乱人们的思想,搞坏人们的观念。
就拿这次官员的电视辩论而言,一辩手曰,中国文明延续了五千年,为什么现在只有美国文化风行全球呢?反方辩手答:这说明软实力重要啊。对手又曰:不对,真正的原因是美国的经济迅速崛起,这不正说明硬实力的重要性吗?把硬实力与软实力放在绝对对立的立场上辩论,有这个必要吗?能这样认识问题吗?
然而,最近的一条有关于此的新闻,却似乎有些变味。据《新闻晚报》的报道,大致是说目前有关方面正考虑,给优秀辩手,最佳辩手,提个一官半职。有辩才者,当有升迁之机遇。于是有了“辩而优而仕”的“美谈”?有些专家于是把这种辩论会的好处,再加上一条――可以借此选拔人才。
辩才即人才?这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仅仅就是因为能言善辩,仅仅是因为某个辩手公务员,因为辩才,为某个行政单位“争了光,加了誉”,就可以提拔,就能够升职了?考察官员,第一位的标准该是胸怀爱民之心,心系百姓疾苦,踏踏实实为群众做实事,谋实利。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少一点“辩而优而仕”吧!
举办这样的辩论会,据某些“专家”讲,有许多好处。一是有利于提升公务员形象。现在公务员的形象到底咋样?老百姓心中自然有数。通过辩论会的形式,把公务员有智慧、有思想、有文化,明理思辨的一面展示给公众,算是一种形象公关吧。二是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素质。现在公务员们的素质当要比以前好了许多,但类似于“纳米是什么米”,“伊妹儿(E-mail)是哪位小姐”之类的笑话,还真没少出。老百姓不是有句话么: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官员没文化。通过辩论会形式,让官员们穿上笔挺的西装,扎上精致的领带,口若悬河,纵论国是,你看多有文化,多有知识啊?这素质多高啊?!
然而,我总觉得这样的电视辩论,虽说新鲜,却不宜评价太高,要防止有其名而虚其实——若此则既无助于提升公务员形象,也无益于提高公务员素质。须知秀一把是可以的,但要建设一支过硬的公务员队伍,还需真抓实干,从长计议,夯实基础。
为什么这么讲呢?前几天,看了美国民主党党内竞选的电视辩论录相。奥巴马和希拉里,两位真刀真枪上阵,说话毫不留情,句句直击要害,不回避矛盾,不逃避现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着实过瘾。比如,奥巴马毫不客气地抨击希拉里的立场,他说:当我为广大黑人、穷人和工人们,争取权利的时候,你却给沃尔马的老板当起了法律顾问。此语搞得希拉里很没面子,赶紧“顾左右而言他”。
辩,不是为了收视率,不是为了轰动效应,不是为了改善形象。辩的目的,是追求真知灼见;辩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完善认识;辩的结果,应该有助于现存问题的解决。而现在我们身边的许多“辩”,是经过包装的“辩”,是为了吸引眼球的文字游戏,是去除了核心矛盾与主要问题,游离于细枝末节的“嗲声怪气”,是预设立场,毫无辩证认识的强词夺理。这样的“辩”,毫无价值而言,既无助提高人们的认识,有时反而会弄乱人们的思想,搞坏人们的观念。
就拿这次官员的电视辩论而言,一辩手曰,中国文明延续了五千年,为什么现在只有美国文化风行全球呢?反方辩手答:这说明软实力重要啊。对手又曰:不对,真正的原因是美国的经济迅速崛起,这不正说明硬实力的重要性吗?把硬实力与软实力放在绝对对立的立场上辩论,有这个必要吗?能这样认识问题吗?
然而,最近的一条有关于此的新闻,却似乎有些变味。据《新闻晚报》的报道,大致是说目前有关方面正考虑,给优秀辩手,最佳辩手,提个一官半职。有辩才者,当有升迁之机遇。于是有了“辩而优而仕”的“美谈”?有些专家于是把这种辩论会的好处,再加上一条――可以借此选拔人才。
辩才即人才?这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仅仅就是因为能言善辩,仅仅是因为某个辩手公务员,因为辩才,为某个行政单位“争了光,加了誉”,就可以提拔,就能够升职了?考察官员,第一位的标准该是胸怀爱民之心,心系百姓疾苦,踏踏实实为群众做实事,谋实利。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少一点“辩而优而仕”吧!
前一篇:德国记者正面写中国被骂是“疯子”
后一篇:怎样看待有些贪官直到退休才被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