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放言轩
放言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43
  • 关注人气:2,8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暴风雪,守望中寻找温暖和力量

(2008-01-29 16:22:40)
标签:

杂谈

分类: 解放论坛
    暴风雪,守望中寻找温暖和力量
 
  申城迎来了17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雪。可是这一次,南方难得的雪景,带来的却不只是兴奋之情。
  可曾见到,就在春运之际,赶着阖家欢聚的人们,已经为了一张车票吃尽苦头,从黑夜到白天的等待,从车站外到候车区的拥挤,从买票到检票的煎熬,一切困苦的结果,却因为一场降临半个中国的雪,统统化为乌有。部分省市迫于路面状况,停售春运车票。于是,通过媒体,我们看到的是那样一张张风雪中的春运表情:即使迎雪赶来,也只好对着告示牌发呆;即使拿到车票,也只好滞留在车站无助地徘徊。那位蓬头垢面、却不忘双手紧紧护住婴孩的女士在想什么?那位外套已积了白白一层雪、却依然焦急等待的男士又在想些什么?
  可曾见到,就在贯穿一座座城市的国道上,密密麻麻的车辆,已经堵了整整四天四夜。没有柴米油盐,车主们靠着与附近居民10块钱一瓶水、50块钱一盒饭的买卖,继续等待。遍眼所及,冰雪覆盖的长龙,延绵看不到尽头。而定格的画面之下,人的心情又是何等波涛翻涌。他们是不是正饱受归家之情的煎熬,感到无比绝望?他们远方的亲人,此时此刻,是否正对着打不通的电话,心急如焚?
  这场雪灾,涉及面积之广、程度之深,据说“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京广铁路多处断电,滞留旅客列车达40列、约4万人;各灾区主要高速公路封闭,部分国道严重拥堵。仅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滞留车辆近2万台、滞留人员6万多人;长江中下游地区14个民航机场被迫关闭。仅广州始发航班就取消近30班,4000多人滞留机场;全国被迫关停的发电机组已达3990万千瓦,占全国火电装机总容量的7%;灾害天气还加剧电煤短缺状况,目前全国电煤库存不到正常存煤的一半……为此,各地应急机制纷纷启动。全民抗灾的战斗拉开序幕。铁道部从南宁、南昌、上海调集26组车底连同值乘人员,迂回赶赴广州;上万名电网工人第一时间到达一线抢修。还有3000多人坚守在京广全线每一个区间小站里,24小时巡视监控,以确保供电设备状态良好;南方多个受灾省份紧急动员,给上万滞留人员提供饮水食物。
  于是,望眼欲穿的车票终于可以拿在手上了。也许,检票的那名员工正是几天没有合眼的外地支援人员;停滞已久的部分列车终于可以开动了。也许,这正是因为千里之外,爬在电线杆上的维修工人,在大雪中修好了某根线路;滞留的车主们终于可以尝到免费的水和食物了,也许,递上物资的那个人,正是刚刚风雨兼程、不顾劳累赶到的。
  当我们窝在暖洋洋的室内观看新闻,荧屏那边,是一个个看不清轮廓的忙碌身影。风雪模糊了他们的面目、冻僵了他们的表情,但受困的人们经历了与外界隔绝的几天几夜,曾经每一个闪过的念头,每一种负面的情绪,都在与他们交手相递的那个瞬间化为暖意,燃起希望。这样的经历,也许将被永生铭记。没什么能比灾难中的守望相助,更见“人间有情”的真意。
  然而天气无情,大半个中国仍然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煎熬。截至27日,湖南全省有2500多万人受灾,死亡人数7人。湖北全省受灾人口1000多万,直接死亡7人。安徽全省受灾人口上升至600万,2万多人转移安置。有4万多名干部深入灾区查核灾情,已发放雪灾救济款1740万元、救济粮252万斤。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安徽灾区。全国受灾人口已近6000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53.4亿元……
  从2003年的SARS到今年的暴雪,一次次的考验,显示出我们的越挫越勇。尽管有着制度上的不成熟,但是政府的紧急动员,尤其是第一时间调用社会资源能力之强,常被拿来与美国卡特丽娜风暴作对比。事实上,中国一直是一个灾变频繁的国度。水涝旱灾成为历任政府的重任,恶劣与良好的自然条件频繁交错,曾经共同控制了中国人的命运。所以中华民族从来不会在灾难面前低头。短暂的惊慌失措之后,坚忍不拔、沉着应对,已经深入中国历史的骨血中。直到今天,这一民族基因仍然继续发挥着精神上的作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点问题也没有。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61%是气象所致,而气象灾害更多由人为活动导致。城市化的正面效应不胜枚举的同时,不能忘记它同时也是各种灾害的载体。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同时加剧了人与人之间互动信心的缺失。政府、社会、公民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盲目自信。全球迈入“风险社会”的时代,人类今后面临的灾难只多不少,危机管理将成为一个永久性命题,防灾减灾也将日益成为政府的决策重心。社会学家帕森斯说,所谓现代化,就是社会总体适应力提高的过程。灾害的正面功能,就在于帮助一个系统渐渐顺应。我们正走在这条现代化道路上,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真正治本之举。
  2008年伊始,一场遭遇大雪的春运,让归家之路更加漫长。一条条无辜的生命,成为我们不可承受之重。有人说“爱在冰天雪地中”。既然零风险只是人类的白日做梦,那么灾害面前,自我调整,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牢记每一次教训,将成为我们永恒的铭记和前进的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