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国邦:从生活的恩典到无上的歌唱
――诗集《热爱》的性灵体验
王 暾
在安静的时光里读诗,对我来说似乎已是奢侈的事情,更是遥远的事情。因为面对真正的诗歌,你要开放灵魂与心胸,与歌者同行,与天地同音。而这,在滚滚红尘的挟裹之中往往并非轻易。阿多尔诺说: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王晓渔说,“奥斯威辛”之后,不写诗是野蛮的。读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如有人说:“在眼下这个非诗的时代,写诗是要有勇气的,甚至,读诗也是要有勇气的。”
这本《热爱》的诗集现在就摆在我的案上,纯白的封面并无其它的装饰,只有红色的“热爱”二字,象雪地里燃起的二点篝火,刺痛并温暖着我。我不能不打开它,不能不让这诗歌的文本牵动我全部的目光与灵思,重新开启迄至久远的精神旅程。
热爱,从生活的恩典出发。诗人说:“现在,打开心扉的人们/就是阳光/幸福会记住你们”(《生活的恩典》)。“我坚贞的信仰/就是信守你的阳光”(《五月的阳光》)。
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风景,但在生命的成长中,有谁不曾有过独坐窗前看风雨的情景呢?我们的诗人,同样在青春意气中出发,走过自己最初的风景:“多少季花开花落之后/我站在这面湖水之中/四面寂静无声”(《最初的风景》)。“后来我越过山坡/我感谢所有这些赐给我的命运”(《越过山坡》),并且感叹,“我真想/停留在这个夏天”(《今年夏天的美》)。然而一路风吹过,吹动诗人敏感的心,为何“桐花盛开的声音/风过江南的声音/我都听不见”?诗人终于打开其内部语言间的隐蔽部分:“我的九月/有从天而降的忧伤”(《九月的忧伤》)。
诗人的忧伤是每个人的忧伤,人类的忧伤,这也是生活恩典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只是,我们如何面对这忧伤的恩典呢?此刻,面对这本《热爱》的文字,我仿佛又听到了圣经诗人大卫的感慨:“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圣经》诗篇第8篇)
生命中的忧伤如影随形,催迫诗人开始了漫漫修远的上下求索之路。“诗神把我放在南方/放在光明之中/我在河流中不断洗涤”,“天空高远 大地金黄/音乐开满潮湿的内心”。
对诗人来说,这便是他的诗歌季节,他的南方家园:“我渴望这样远离城市/在时间深处醉生梦死”(《南方家园之生活平静》)。“背水而歌/有许多迷乱的脚步印在身后的草丛之中”(《岁月素描》),“我们始终委身于眼下的这段河流/顺水而下”(《顺水而下》),“而对于我生活过的城市/我以草地的方式沉默”(《我以草地的方式沉默》)。“当海水在你背后没去时/你已深入林中腹地”(《林中腹地》)。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诗人纯粹的歌唱:“天色澄明/季节在流逝中打开心扉”(《麦地起伏》),“智慧席卷内心/无数鲜花在旋律中/在阳光下 生长”(《内在的音乐》)。终于,在无边的日子里,诗人暂时停住了他的脚步:“在雪花飞舞中微笑睡去/亲爱的,那是比渴望还持久的美丽/梦里,多少春花开放”(《心中的日出》)。
在诗人天问般的省察和感应中,大地上一切生命的元素都已朝向他的内心开放和集结,这是灵魂的根基,正如诗人所唱的那样:“你的暗香开在我的骨头里/无与伦比的那种情感/越疼越艳”(《暗香》)。好一个“越疼越艳”!如果没有大地的根基,诗人的心魂又将如何飞翔,又将飞往何方?
经历大地上的漫游之后,诗人的心魂又开始了向上的维度,构建并走向他的“祖国”,并不限于民族和疆土意义之上的精神国邦。“信仰犹如一只眼睛/抽取五千年的痛苦/让我在虚构的朝代里奔走”(《时光流尽》)。“乱像环生/我如此美丽的家园/几千年/猎鹰当空”(《家园回望》)。“在诸神看到的大地之外/我/以一个诗人的血与果实/献向万物之神”。“我是大地之子/幸福来自大地/痛苦来自大地”,“我将背身而去/我与大地之神/击掌为盟”(《流浪诗人》)。
至此,诗人结束了他精神上的游牧生涯,驻于“众神的城邦”:“大地之上/众神一字散开,各持一方”,“崇拜、阴谋,一直奔突在/风化的城廓或百兽云集的大地上”,“七月的落日照不见众神的黄昏”(《众神的黄昏》)。此时,命运的女神向诗人张开了她圣洁的怀抱:“你高贵的美和光芒/深入我的白天和黑夜/你在我的血和灵上行走”(《女神》),“我们放飞无数的洁白的鸽子/水,湖泊与江河/我们在每一个地方/刻下热爱的名字”(《给我黎明》。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图景:在女神的怀抱里,在诗人的城邦内,“这个夏天,风过江南/生命纯朴的香气/绽放如花”(《风过江南》)。“大地之子/到处采集雪霁后的果实/我们一路歌唱/我的祖国,我的家园”(《麦地之歌》)
正如托马斯·曼说:“我在哪里,德国就在哪里。”而我们的诗人,也终于造成了他的“祖国”,并安驻其中:“故国的日出/有我深切的期待”(《阳光之歌》),“祖国啊,多年来/我在你黎明的窗口/一路燃烧,一路歌唱”(《祖国,我在黎明的窗口歌唱》)。
在这个安静的晚上,这本《热爱》带给我的阅读感觉,仿佛是一个无穷尽的生命复兴的天路历程。由此,我更为相信,真正的诗歌,必然指向生命的体验,而真正活过的生命,必然指向神意恩典中的忧伤与热爱。
诗云:民亦劳止,汔可小休。鲁育宗的《热爱》,让我拥有这样的一个晚上,在安静的阅读时光里,重新怀抱着曾经的幸福感觉,用生命,用灵魂。
好友王暾,当年的大学生诗人,目前从事律师工作。他在百忙之中依旧认真品诗,十分感动。
同时我也感谢袁岳、毕胜、陈学斌兄等对我的的诗歌《热爱》评论(请参阅他们的博客)。
袁岳:热爱生活热爱诗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548eb0100b5gd.html
陈学斌:聆听“圣歌”----读鲁育宗诗集《热爱》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7db2101008sxd.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