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教学教学大纲美学 |
分类: 美学 |
Ⅰ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名称:美学(Aesthetics)
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
课程性质:美学是人学,属于人文科学,是普通高等学校的公共必修课。开设《美学》公共必修课,是实施大学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的:开设美学课程,使学生掌握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问题,运用美学理论指导审美活动、解释审美现象;了解什么是美,懂得如何欣赏美、创造美,做一个懂美、爱美、创美的人。
总学时:36
学分:2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美学导论》,李华编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授课
Ⅱ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教学要求】了解美学学科的概况、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观点,思考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定义,理解美育的含义、目的和途径。掌握美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运用美学的学习方法学好美学。
【教学内容】
一、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
二、美学是一门边缘科学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
四、美学的学习方法
五、美育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2学时
【考核内容】审美活动,审美文化,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定义,美育的含义和目的。
第二章
【教学要求】了解关于美的本质的不同见解,思考美的本质,理解美的起源和特征。领会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掌握美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根据美的本质和特征解释审美现象。
【教学内容】
一、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
二、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1、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三、美的特征
1、形象性
四、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4学时
【考核内容】美的起源、本质和特征,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与丑的关系,美与真、善的关系,美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第三章
【教学要求】了解美的内容与形式、形式美的产生,理解形式美的含义和特征。掌握形式美的构成要素和基本规律。学会认识、运用形式美的构成因素和规律。
【教学内容】
一、美的内容与形式
二、形式美及其特征
三、形式美的构成要素
1、色彩
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1、整齐划一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2学时
【考核内容】美的内容与形式,形式美的含义和特征,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关系,声音美与音乐美的关系,形式美的构成因素和规律。
第四章
【教学要求】了解自然美的作用和类型、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过程,理解自然美的含义和特征。掌握自然美的主要构成和主要风格。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认识自然物、自然现象,观察、欣赏自然美。
【教学内容】
一、自然美及其特征
二、自然美的类型
1、经过人类劳动加工改造的自然美
三、自然美的构成
1、色彩美
四、自然美的风格
1、秀丽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2学时
【考核内容】自然美的含义和特征,自然美的构成和风格,生态环境美。
第五章
【教学要求】理解社会美的含义和特征,思考社会美的分类。掌握人的美、社会生活美和社会环境美的主要内容。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认识人及其生活,发现、创造社会领域中的美。
【教学内容】
一、社会美及其特征
二、人的美
1、人的外在美
三、社会生活美
1、生产劳动美
四、社会环境美
1、生活环境美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6学时
【考核内容】社会美的含义、特征和分类,人的美,生产劳动美,科学技术美,社会变革美,日常生活美,体育运动美,生活环境美,社会风尚美,服装的审美特征。
第六章
【教学要求】了解艺术的分类,理解艺术美的含义、特征和功能。掌握各种艺术的审美特性。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认识艺术作品,学会欣赏、创造艺术美。
【教学内容】
一、艺术美及其特征
二、艺术美的功能
1、愉悦娱乐功能
三、艺术的分类
四、各种艺术的审美特性
1、建筑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6学时
【考核内容】艺术美的含义、特征和功能,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成,艺术语言,意境,各种艺术的审美特征,网络艺术的有关美学问题,美的作用。
第七章
【教学要求】了解、思考美的范畴。掌握优美、崇高、悲剧性和喜剧性四个基本范畴的内涵。根据美的范畴认识各种不同的美。
【教学内容】
一、优美与崇高
1、优美
二、悲剧性与喜剧性
1、悲剧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时数】2学时
【考核内容】美的范畴,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崇高与恐怖的关系,悲剧性与崇高的关系,讽刺,幽默,机智。
第八章
【教学要求】理解美感的含义和特征。掌握美感的心理要素、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运用美感方面的知识指导审美活动、解释审美现象。
【教学内容】
一、美感的含义
二、美感的特征
1、直觉性
三、美感的心理要素
1、感觉与知觉
四、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4学时
【考核内容】美感的含义和特征,审美心理结构,错觉,联觉,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内模仿说,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美感与快感的关系,美感的心理要素,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第九章
【教学要求】理解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思考审美判断的标准。掌握美的欣赏的基本条件。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进行美的欣赏活动。
【教学内容】
一、美的欣赏的基本条件
二、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
1、官能的欣赏
三、审美判断的标准
1、真实性标准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4学时
【考核内容】审美观,美的欣赏的基本条件,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审美判断的标准。
第十章
【教学要求】了解美的创造的意义,思考美的创造的基本原则。掌握美的创造的基本条件。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进行美的创造活动。
【教学内容】
一、美的创造的基本条件
二、美的创造的基本原则
1、合规律性原则
三、美的创造的意义
1、美化生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问答法
【教学时数】4学时
【考核内容】审美理想,美的创造的基本条件,美的创造的基本原则,美的规律,美学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