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心!养猫让你变得更神经质

(2012-06-25 09:29:57)
标签:

巴拉甘

马里

弓形虫

5-羟色胺

宿主

健康

小心!养猫让你变得更神经质

  养猫可以改变人的性格。这种改变不是因为猫很可爱,也不是因为养猫能培养人的责任心,而是因为猫会把一种名叫弓形虫的寄生虫传染给主人。

  你听说过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吗?估计没有。对于一种寄生虫来说,不被寄主发现就是它最大的胜利。从这个角度看,弓形虫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类寄生虫,因为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是它的宿主。

  其实弓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个头非常小。它的一生需要两个宿主,最重要的宿主是猫。它在猫的肠道里进行有性生殖,一次能产上亿只卵。这些卵随粪便排出,可以在土壤里存活一年。人若是不小心吃了没洗干净的蔬菜,就会被传染上。不仅如此,绝大多数恒温动物都能被传染,它们是弓形虫的第二宿主。因此人如果吃了没煮熟的肉,也会中招。

  弓形虫一旦进入人体,就会迅速传遍全身,尤其喜欢聚集在脑组织里。科学家曾经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感染的人的血液,结果只发现了极少量自由活动的弓形虫,而且它们都特别老实,游泳的速度很慢。那么它们是如何传播的呢?又是如何突破血脑屏障的呢?科学家一直没弄明白。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科学家巴拉甘决定调查一下这个问题。他发现弓形虫很喜欢入侵树突细胞,这是一种免疫细胞,负责识别外来病原体。巴拉甘发现树突细胞一旦被弓形虫粘上,就会变得超级活跃,像个疯子一样在显微镜下横冲直撞。他猜测,也许是树突细胞被弓形虫绑架了?为了证明这个猜想,他把一种能产生荧光物质的基因植入弓形虫,这样就能在暗处观察到弓形虫的活动。这个精巧的实验证实了巴拉甘的猜想,弓形虫就像躲藏在特洛伊木马里的武士那样,躲藏在树突细胞内,不但因此而跑得飞快,而且还躲过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

  事实上,弓形虫本身很弱,根本无丽抵抗免疫系统的正面攻击。但是它们一旦遭到攻击,便会一个猛子扎进人体细胞的细胞膜内,让细胞膜把它们包起来,这样就躲过了免疫系统的巡逻队。弓形虫可以在这种休眠状态下存活多年而不被发现,于是人一旦感染了弓形虫,便很难彻底治愈了。

  作为合格的寄生虫,弓形虫可不想杀死宿主,因为它在第二宿主(比如人)身体内只能进行有限的无性生殖。除非宿主免疫系统太虚弱(比如还在子宫里的婴儿),或者受到了某种损害(比如艾滋病),否则弓形虫只会在感染初期引发一次轻微的感冒,之后便不再发作,因此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发现自己已然中招了。

  可是,这个说丽近年来受到了挑战,科学家发现弓形虫能够改变宿主的性格!这个奇妙的特性首先是在老鼠身上发现的。2000年,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发表研究报告,证实感染了弓形虫的老鼠会变得不再胆小,平时不敢去的地方也敢去了,甚至连猫也不怕。今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进一步发现,弓形虫不但能让老鼠丢掉胆小“毛病”,而且还会让老鼠养成一种新的毛病——喜欢闻猫尿味!结果可想而知,这些老鼠更容易被猫吃掉。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明白弓形虫这样做的目的。养猫的人都知道,猫不喜欢吃死动物。弓形虫要想尽快进入猫的体内,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不但不应该杀死老鼠,而且必须尽快让猫把老鼠抓到。

  老鼠和人都属于哺乳动物,既然弓形虫能改变老鼠的行为,为什么不能改变人的行为呢?这个推理看起来相当合理。事实上,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确实能改变人的行为,科学家们已经在方面积累了很多例子。比如,慢性感染会让免疫系统保持长时间的兴奋,这会导致血液中的5-羟色胺(Serotonin)含量减少。医学界早就知道,5-羟色胺含量降低可以直接导致抑郁症,这就是为什么长时间患病会让病人情绪不稳,意志消沉的重要原因。

  那么,既然弓形虫能感染30多亿人,岂不是说明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的思想都受到了猫的影响?还真有人做了这方面的研究。今年8月1日,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科学家凯文(微博)拉夫提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声称弓形虫能影响人类文化的变迁。作者统计了不同民族的弓形虫感染率,并和该民族的某些性格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弓形虫感染率高的民族最容易变得“神经质”。当然了,他的研究还非常原始,还需要更多的数据。不过,确实有很多民族都有类似的说丽。不信?你就养只猫试试看吧。

文章导读:

这样吃,可以吃掉你的压力!

恋爱中神经最敏感的星座

神经衰弱的心理治疗方法

抑郁症患者必要的情绪神经环路出现了功能缺损

神经衰弱的食疗方法

睡眠不好也会影响记忆功能

最容易转换成癌症的八种病

蜂蜜白醋能让人苗条

女性性压抑增加乳房患病风险

女人患阴道炎的避孕方法

男女养生抗衰老两个关键点

对女性建康的四点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