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文学大师对《堂吉诃德》的评价也不尽相同。英国的拜伦慨叹堂吉诃德成了笑柄;法国的夏多布里昂看到的是堂吉诃德的伤感;德国的希雷格尔把堂吉诃德精神称为“悲剧性的荒谬”或“悲剧性的傻气”;而海涅对堂吉诃德精神则“伤心落泪”和“震惊倾倒”。但是我还是比较赞成英国的拜伦的。
英国拜伦说《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服坏人是他的唯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
这是拜伦对本书的评论,同时也包含了对堂吉诃德人物的评价,由于作者的精彩的描写,堂吉诃德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人们把他当作疯疯癫癫、失去理智却又执迷不悟的人物代表。他不顾客观实际,只从自己脑中的幻想出发,一相情愿地用自己的幻想来解释现实中千变万化的现实问题。在书中我强烈的感觉到他疾恶如仇、维护正义、除强扶弱、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与崇高品质。在作家笔下,堂吉诃德是一个患“游侠狂想症”的人文主义者形象,这就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喜剧与悲剧的双重性格。在这黑暗腐朽、贫富悬殊的社会里,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不恤丧身”、立志扫尽人间不平的喜剧性人物堂吉诃德。在小说第一部中,作者着重揭示了堂吉诃德性格中的喜剧因素。他带着幻想的骑士狂热,做出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骑士道在它产生的时代,本是一种严肃的道德规范,可是,犯了时代错误的堂吉诃德却要在现实生活中恢复过了时的骑士精神,因而使得他成了一个夸张的、滑稽的、喜剧性的角色。但是,堂吉诃德又不是一个单纯的喜剧性角色。在他的荒唐行为中,倾注的是他锄强扶弱、维护正义、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作者把他放在种种意料不到的场合,反复突出他醉心铲除人间罪恶的这一特点,从而展示出他性格中这一高贵品质:为了追求自己的正义理想而置自身危险于不顾,愿为社会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与单纯的喜剧性角色不同,在主观上他又是一个带有悲剧因素的人物,一个有着崇高精神境界的“疯子”。
同时,堂吉诃德又是一个有着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人物。只要不谈骑士道,他在学识上非常渊博,对社会的批评,对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看法都具有远见卓识,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他追求的是平等而无私欲的“黄金时代”,他渴望成为的“游侠骑士”实际上特是人文主义的理想人物。
堂吉诃德穿着古代骑士的甲胄,脑袋里装的却是人文主义思想;他手中提的是中世纪的长矛,进攻的却是火枪、大炮盛行时代的西班牙现实社会;他清醒时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智者,糊涂时又是一个乱冲乱杀的疯子。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这些极为矛盾的现象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他的复杂、丰富的性格。堂吉诃德耽于幻想,脱离现实,但出于善良的动机,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锄强扶弱,伸张正义),行为荒唐鲁莽但表现出为了维护真理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是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结合的人物。
除此之外,塞万提斯还塑造了另一个精华难掩的人物形象,这就是堂吉诃德的仆人桑丘。他们主仆二人是.世界文学史中最为有趣并具有感召力的一对搭档,他们一个是形状古怪、愁容满面的瘦高骑上,披挂着一副残缺不全的盔甲,骑着一匹瘦骨磷峋、无精打采的驽马,一个是装束粗俗、机灵乐观的矮胖侍从,骑着一头苍老矮小的灰色毛驴。这一高一矮、一瘦一胖的主仆二人仗义行侠,历经无数荒诞离奇之冒险。一个怀有崇高的理想,但却不免颠倒现实、一个目光短浅,自私自利,但却头脑清醒。我们只要仔细考虑,又会觉得他们之间时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情节与对话中看,二人是一智一愚,然而,智与愚却也并非如此泾渭分明。
德国伟大诗人海涅认为,只要把堂吉诃德和桑丘合在一起,才是这本书中完整的主人公。 我自己也是赞成这种说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