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开
(2009-10-08 21:03:29)
标签:
散文文化 |
我不知道对于丁香的喜欢究竟缘自何处?也许就在“雨巷诗人”的那首诗里吧。
喜欢丁香。喜欢她淡淡的紫色,淡淡的味道,淡淡的忧郁。我一直在想着这样一件事情,戴望舒在写《雨巷》的时候,会不会在春末夏初的黄昏,那种浓烈的夏天的味道,在湿漉漉的空气里,带着过分的潮湿,使人的心绪一直泡在雨水的淤积里。于是,油纸伞.丁香.雨巷就成了诗人本能的意象,氤氲着诗人的寂寞和清愁。我是在无意中发现一本教科书,书中是这样写到:“《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由此看来,诗人的写作时间和我最初的臆想,是大体一致的。
三十多年前,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是这首诗歌让我和江南的雨水保持了一种亲密的关系,让我在烟雨朦胧的巷子,看到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女子,那清瘦的影子漫步在南方多雨的城市,这些不够明亮的感觉,拉出长长的线条。微风带来丁香的气息,虽然是很淡的一丝一缕,却让人很容易在一种婉转吟哦的情韵里开始怀念,接着,我感觉心在动了,那是一阵被彻底溶解的感觉,我发现了丁香的存在,那种且淡且浓的味道,在我的心里留下了珍贵的印迹。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夏夜,我又重新读到这首诗歌。我记得,我是斜靠在电脑座椅上,透过一页网址来读这首诗歌的。在这些零零碎碎的网页上,浅黄色的窗帘正掩着外面的黑暗,我在这张网页上沉静下来,重新梳理着丁香在这首诗歌里带给我的点点诗意,虽然丁香只是这首诗歌中的一个点缀,但我却分明发现一位美丽的女子站在我的眼前,她留给我的印象是带着江南水乡娟淑灵秀的风韵,那是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她能脱掉一切伪饰而露出的性情,有着柔软脆弱的忧郁,更能触到心底深处的真实,真实的性情,就是丁香的味道。
在一个飘雨的下午,我一个人撑着一把伞,找一个适宜的巷子,漫不经心地走着,天色昏暗,我看不见戴先生的文字,我只是模拟着诗歌里的场景,那种浓烈的雨水气息,让我一下子回到了雨巷,想起丁香。这是一幅多么真切的画面啊!但我却看不到丁香,也许她就藏在那首诗歌里,以至于很多人如我一样使劲地怀念她。也许还有很多人深情地赞美她,用尽华丽的辞藻,却写不出《雨巷》里如此真实的丁香的美感。也许从开始,我就没有真正理解诗歌里的丁香,其实最重要的是从那一刻起我感觉到了丁香并且喜欢她。
在那个似乎有些古老不再回来的夏日,是油纸伞,还是丁香,拟或是那睫毛微微颤动,切了雨巷的剪影,荡漾在茫然的雨水里,碎碎的美,碎碎的寂寞,映着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透明成记忆承载的背影,几分忧郁的疼痛,几分惆怅,几分美得让人心颤的心语,保持着清清浅浅地幽深。我注意到那把油纸伞,洁白的雨滴落在它上面,闪着一束一束的白光,然后密集地流淌开来,这种特殊的气息,含着一股悠长的,除了细微和轻微的颤音,接下来便是寥寥复寥寥。那位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女子,还有那一双太息般的目光,不由深陷一些事物的永恒之处。而永恒却是相对的,除了归《雨巷》所有,很难在其它地方找到传承。这是伤感中的徘徊,欲望中沉浮的丁香就是生命本来的深意,含着许些的疼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