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致肺生病的虫积肠道证有哪些表现

标签:
时评娱乐 |
虫积肠道证,中医指蛔虫等积滞肠道而表现的证候。虫踞肠腑,劫取水谷精微,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胃滞不化,见食欲异常,饮食不为肌肤。重者面黄肌瘦、精神疲乏,甚至肚腹胀大、四肢瘦弱,形成蛔疳。虫聚肠内,脾胃失和,内生湿热,熏蒸于上,可见鼻痒、面部白斑、白睛蓝斑等症。
脾为肺之母,虫聚肠腑损伤脾胃,也会影响到肺功能持久正常。而且虫卵随血液等四处游弋,又容易致肺虫病发生,所以应及时、及早防治虫积肠道证。此证多以蛔虫寄踞肠内,频频扰动,致肠腑不宁,气机不利。
小肠盘复于腹内中部,故腹痛多发生在脐周,虫静则疼痛缓解。蛔虫扰动胃腑,胃气上逆,见呕恶、流涎;蛔虫上逆,形成吐蛔。虫积肠道证以腹痛、面黄体瘦、大便排虫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多因误食不洁的瓜果、蔬菜等,虫卵随饮食入口,在肠道内繁殖孳生所致。
虫积肠道证的脐腹部疼痛,轻重不一,乍作乍止;或不思食,或嗜异食;大便不调,或泄泻,或便秘,或便下蛔虫;面色多黄滞,可见面部白斑,白睛蓝斑,唇内粟状白点。
甚者,腹部可扪及条索状物,时聚时散,形体消瘦,肚腹胀大,青筋显露。舌苔多见花剥或腻,舌尖红赤,脉弦滑。治宜驱蛔杀虫,调理脾胃。可用使君子散(南星使君加槟榔)加减治之。针灸等常用腧穴为中脘、足三里、脾俞、大肠俞。
前一篇:肺热炽盛证中医怎么治
后一篇:机化性肺炎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