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阻肺证有哪些辩证特点

标签:
it体育 |
痰湿阻肺证,中医上是指痰湿壅阻于肺,使肺气不得宣降。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而稀容易咯出、胸膈满闷、动则咳嗽加剧、气喘痰鸣,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从外因上说,长夏季是最容易发生痰湿阻肺的时节。
但是也许有内因的基础,外因是一个诱发因素,内因多由脾气亏虚,或久咳伤肺,或感受寒湿等外邪所引起。外邪袭肺,肺宣降失常,肺不布津,久之水液停聚而为痰湿;脾气虚输布失司,水湿凝聚为痰,上贮于肺。
也可能因久咳伤肺,肺输布水液功能减弱,聚湿成疾;以上三种原因都能导致痰湿阻肺,肺气上逆,故咳嗽痰多,痰质粘色白易于咯出。痰湿阻滞气道,肺气不利,故胸闷,甚则气喘痰鸣。舌淡苦白腻,脉滑,均为痰湿内阻之征。
临床上,多出现反复的咳嗽,咳出的痰是黏痰,色比较白,甚则气喘痰鸣,或痰比较稠厚,量较多,常伴有胸闷气短,舌苔浊腻苔,脉濡缓或者濡滑。痰湿阻肺证治疗或调理,应该以健脾燥湿、化痰为主要方法。
可以选用六君子汤(四君子汤综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除怯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二陈汤(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等为主方,进行加减治疗。二陈汤可以用半夏、陈皮和厚朴、苍术这类的进行健脾燥湿理气化痰,可以配合茯苓、甘草健脾利湿,和中化痰。
声明:中医是四诊合参、八纲辨证,对病症进行施治。患病后应寻求中医师诊治,患者仅凭症状选用文中介绍中医方药、针灸等,可能对症,也可能不对症,并且,不同病症、体质等客观因素下有不同疗程,等等。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