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脉十二皮部有哪些价值
标签:
时评娱乐 |
皮部是12经脉功能活动在体表的反映部位,或说是12经脉在体表的势力范围。由于刮痧法是直接在12经脉的皮部刮拭,所以这里再说明一下皮部的范围,生理功能和它在诊断、治疗上的意义。关于12皮部在体表的部位,尚未见到古代文献的明确记载。
一般认为,每条经脉的皮部,应以该经脉循行线为中心,向两侧对称拓宽至相邻经脉的皮部为止。l2皮部的生理功能,一是充养皮毛,脏腑精气通过经脉而布达到皮部,从而起到营养皮毛的作用,所以皮毛的润泽与枯槁,可反映皮部气血的盈亏,并间接反映脏腑精气的盛哀。
二是防御外邪,外邪侵犯人体,首先侵及皮毛,进而是络脉,经脉,直至脏腑。所以12经皮表之部,也就是12皮部,显然是防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如果皮部气血失和、功能衰弱,邪气就易于由皮部人侵而逐渐深入。
12皮部在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意义。因脏腑通过经脉、络脉、皮部和体表建立了联系,所以肌腑的功能活动和气血盛哀,可以在皮部反映出来。这也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有诸内,必形诸外”的意思。于是在诊断上就可以从人体外表的变化,加面色、舌象、体表的寒热等,测知内在脏腑的功能状况。
比如《灵枢·经脉篇)说:足阳明胃经“气盛则身以前皆热”,“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这是因为足阳明胃经及其皮部循行分布在身前的缘故又如《索问·刺热篇》说:“脾热病者鼻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等等,也属通过皮部诊知内脏情况的举例。
特别是刮痧疗法中,在某经皮部刮出痧后,可以依据痧色的深浅、痧粒的疏密、痧位的深浅来诊断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病性的寒热、病程的久暂。在治疗方面,有许多外治法就是通过皮部来起作用的。如用药物薰、洗、浴、敷、贴,用梅花针叩击、艾条灸烤、激光照射、电流刺激、推拿手法等,首先作用于皮部。
然后通过皮部将药物或其它刺激或治疗信息传入
经脉、通过经脉而入内脏,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特别是刮痧疗法,是通过刮拭或点压的方式,直接作用于12皮部的经络,使细小的络脉充血或出血,使皮部的汗孔开张,从而达到排泄邪气、调整经络和脏腑功能的目的,使机体恢复健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