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阴寒证如何施治

标签:
佛学股票 |
阴寒证指寒性凝滞,阴寒之邪侵入人体,损伤阳气,寒邪留滞不去,外现寒证的病机。阴寒证人体内阴气过盛,身体功能低下,怕冷、恶寒喜暖,面色(白光)白,四肢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乏力,应当重点补阳气。身体比较寒的人需要用药补食疗来改善体质。
阴寒证又名阴冷。因下元虚冷、肝经湿热、厥气上冲、湿痰下注、寒湿下注等因所致。因下元虚冷,寒气凝结而致者,男子阴冷而痿,女子阴冷而腹内亦觉冷,常影响生育。中医认为肾主一身的阳气,脾主吸收营养,化生气血,是能量的源泉。所以改善阳虚体质应重点调补脾肾。
治标用膈下逐瘀汤(膈下逐瘀桃牡丹,当归枳壳元胡甘;赤芍乌药五灵脂,川芎红花香附煎)、血府逐瘀汤(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等为主方加减而治之。
治本可用桂附八味丸(金贵肾气丸: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芋;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下趋)、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等为主方加减而治之。
前一篇:先心病法洛氏四联症怎样预防(1)
后一篇:阳虚后该怎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