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应麟让宁波有了经典

(2022-10-09 20:59:18)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娱乐

分类: 文史

王应麟让宁波有了经典

 

《宁波名人我知道》之5

 

王应麟是南宋的一位著名学者、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历经了南宋理宗、度宗、恭宗三朝,官至吏部尚书,博学多才,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研究,是学者型的高级干部,著有《三字经》、《困学纪闻》、《玉海》等作品。

王应麟的故事流传较少,史料记载不多。甚至连王应麟是不是宁波人,研究家们也是争论不休。据说老王同志是个大清官,由于当着干部人事部部长,对选拔任用官员是实权在手,想走他后门的人大有人在。为了拒贿,他想出了一个笨办法。聘请大力壮汉把守家门,凡送礼者一律拒之门外。笨是笨了点儿,还挺管用,至少是堵住了家门腐败的这个口子。所以,老王同志也大体上保证了能够公平公正地为国选拔优秀人才。

不受贿很难,不行贿也很难,没有一点官场智慧是玩不转的。有一年南方闹水灾,救灾的钱物筹集有很多困难。就在这个时候,宰相贾似道巧立名目搞了一个“月光酒会”,变着法儿让下级给他送礼。王应麟负责赈灾,去不去送一份贺礼使他十分为难。思索再三,他还是去了,也送了一份贺礼。但是他当众提出了个建议,希望把这些贺礼借用一下拿去赈灾救民于水火。等事后朝廷的救灾款到了再还给贾大人。这等于当众将了贾大人一军,贾大人再心疼也只能表示赞成。王应麟到了灾区却把消息透露给灾民,说这是宰相大人捐赠的救灾款,百姓们还真的喊了一阵子“青天大老爷”。由此,贾大人再也张不开嘴让王应麟还钱了。好名声买不来呀。这的确是一个智慧之举,虽然他因此得罪了顶头上司,但毕竟是顾全了民生的大局。

《三字经》成为我国少儿启蒙教育的经典读本,也使王应麟成为宋代宁波的一位大儒,他仿佛不经意之间让宁波这座经济发达的城市拥有了一部文学经典著作。据考证,《三字经》并不是他老年退休后所作,而是在30岁前辞官在家时,为了辅导小儿子学习而编写的。为什么辞官?因为他的岳父大人官拜副宰相,按照朝廷规矩,他必须回避。所以,《三字经》确实是他年轻时在县学街的老宅里写成的。当初也只是辅导幼儿的一份自编的教材,没想到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忽然就红遍全国了。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辞官回避”是他仕途的一个波折,一次下行。但他迎来了人生的一次得意,有了名垂史册之幸也是宁波历史文化之幸。

王应麟的小儿子还未到字的年龄,妻子郑氏想做一点早教,就开始教他背一点儿童歌谣之类可是,教着教着没东西可教了。郑氏就王应麟给儿子编点歌谣。王应麟答应了。起初,他是想编点《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儿童顺口溜,可是又觉得不尽意,写一个长一点的诗歌,孩子都能读。思来想去,也许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吧,“人之初,性本善……”也就开了头。写着写着,文化的、历史的、地里的、天文的、算学的,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于是破天荒有了一本书。郑氏夫人如获至宝,也由此惊动四邻。

《三字经》中引用了大量的典故和知识,深藏着作者的学识与智慧。譬如,孟母和窦燕山这两个人物,不仅是说他们的孩子有出息,学而成才,也是给天下父母们找来了两个好样板。说明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对孩子成才的非常重要性。譬如,《三字经》为什么是三个字一句,是诗歌中最短的句式呢?一是为了孩子们好记,二是作品形式上的一个独创。再譬如三才者,天地人”,是指天才、地才、人才么?肯定不是的。这个“才”是指规律和元素,是指天地人的相互关系。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好理解了,世界是由天、地和人类这三个元素构成的,这是基本的法则……也是对孩子们认识世界的启蒙

北宋宰相赵普,文化程度不高,人们认为他治国理政学问不够。他却说自己凭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对此,史学界一直有争论。王应麟取其正面,写下了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赞扬他做了高官,还不断地努力学习,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好样板。当然,也有一些细节需要推敲。譬如“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说宋代的梁灏82岁庭试考中状元,一举成名,可能就有点儿误差。因为据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考证,梁灏是28岁中的状元。我们在阅读时也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求真知。

 王应麟让宁波有了经典


王应麟让宁波有了经典

王应麟让宁波有了经典

王应麟让宁波有了经典

王应麟让宁波有了经典

王应麟让宁波有了经典

王应麟让宁波有了经典

王应麟让宁波有了经典

 

(郑纯方原创,2020·05·19于宁波白杨街,字数:166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