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羽夜读《春秋》是在作秀吗?
标签:
文化休闲杂谈 |
分类: 文史 |
关羽夜读《春秋》是在作秀?
老郑看三国(55)
在《三国演义》中,确有关羽夜读春秋的描写。有此人们称赞关羽是一位爱读书读经典的大将军,在武将中堪称典范。后人在纪念关羽的庙宇中大都有夜读的情景。譬如,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山西解州关帝庙、开封的山陕会馆、许昌春秋楼、亳州花戏楼等均供有关羽夜读《春秋》的塑像。在许昌等地,还专为关羽夜读《春秋》建了一座春秋楼。过去的不少大户人家的中堂,也挂有关羽夜读《春秋》的中堂画,大多配有“心存汉室三分鼎,志在春秋一部书”的对联。千百年来,关羽夜读《春秋》的忠勇、仁义、诚信精神和正人君子行为一直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道德追求和做人准则,关羽本人也被奉为战神、财神、文神等多个神灵集于一身的大义之神。
说起关羽夜读《春秋》,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据民间传说,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春,曹操东征刘备,下邳之战,刘备败奔袁绍,关羽和刘备的甘、糜二夫人成为曹操的俘虏。在张辽的劝说下,关羽不得已“屯土山,约三誓”,降汉不降曹,曹操一概应允,关羽方降。在路上馆驿安歇时,曹操想让关羽乱君臣之礼,安排关羽和二位皇嫂同住一个房间,但关羽让两位皇嫂在里屋安歇,自己在门外点起蜡烛,展开随身携带的孔子所著《春秋》认真阅读起来,自夜达旦,毫无倦色。到了许昌,曹操赐给关羽一处宅院,想让他与二位嫂嫂同居一处,关羽为了避嫌,将一宅分为两院,让二位嫂嫂居内院,内门拨老军十人把守,自己住外院,晨夕问安。曹操精心挑选了十个美女送给关羽,关羽尽数让她们作丫环服侍二位皇嫂。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封汉寿亭侯,赠过锦袍又赠赤兔马,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也没有收买住他的心。当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后,挂印封金,写书辞曹,千里走单骑,传为千古美谈。
据说此后,就有了左有关平手捧汉寿亭侯印,右有周仓手持青龙偃月刀侍立,中间有关公秉烛夜读《春秋》的固定式塑像或画像。
老郑以为这里有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关羽读的是哪一部《春秋》?第二个是关羽在真读《春秋》还是在作秀?
第一个问题:哪部《春秋》?
我们由《三国演义》第25回可以看出,“秉烛”之事发生在自下邳至许昌的路上临时安歇的馆驿,而不在春秋楼。而且只说“秉烛立于户外”,没说过夜读之事,更没有说过读的是《春秋》。陈寿《三国志·关羽传》的裴松之作的注说过:“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于是,有人说即使关羽有过秉烛夜读,读的也是《左传》,而不是《春秋》。
这个说法基本靠谱,但不准确。因为有了孔子作的《春秋》,后来的《左传》也叫《左氏春秋》。所以,读《左传》也算是读《春秋》。只是,除了裴先生的一家之言,还没有见到更多的史料证明关羽读的不是孔子的《春秋》,也不是同样很有名气的《吕氏春秋》。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作秀?
试想,关羽既然是在从下邳到许昌的路上驿馆夜读《春秋》,就难免有作秀的嫌疑。他保着二位皇嫂势单力孤,精神上应该比较紧张,虽然降曹但皇嫂的安全头等重要。夜里读几页书的目的不在读书,而在于提高警惕,不打瞌睡,防止有人图谋不轨。也就是说,关大将军要做个样子给人看:每临大事有静气,这种时刻咱关某照样能安心读书,没事儿千万别惹我!
再有一点,他与二位皇嫂一路相伴,曹操又故意让他与皇嫂同处一室。二皇嫂皆青春美貌之人,与二弟关羽会不会擦出感情的火花?操枪走火自然在情理之中。何况二皇嫂左一声右一声“叔叔”的叫着,英雄关羽也难免筋软骨酥,把持不住。所以,夜读《春秋》焉知不是作一下秀的掩人耳目?风月之夜,不谈风月,却在那里正襟危坐地读什么《春秋》,自证清白,就不怕被人怀疑尔“此地无人三百两”乎?
(郑纯方原创,20170112于宁波白杨街,1480字,网图选二)

加载中…